第 18章 不用跪求也能让同事乐意帮忙?(1 / 2)

加入书签

没有好处就不要想我帮你。

很多人都觉得,帮人是件麻烦的、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问题在于,人在职场,请人帮忙是一种常态。

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也都有自己的专业,不可能包打天下,做事情往往是需要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人来协助完成。

大到自己执行的任务需要别的部门专业上的配合和支持,小到自己的电脑出毛病了,PPT里想配个漂亮的图表,甚至中午有事想找人带个快餐,都免不了要请人帮忙。

有句话,叫作“一个好汉三个帮”,其实反过来说也一样:“有三个帮的就是好汉。”如果总是有人帮你,那你就能成为职场上的好汉,你的晋升之路就能特别顺利。

但怎样让人帮忙,也是一门学问,所谓“不帮你是本分,帮你是情分”。

据我观察,同事之间,总是肯帮你忙的,大致是这四种情况:一是你运气好,同事是个“活雷锋”,他就是乐于助人。不过,这种情况,概率太小;二是他和你关系极好,但这种情况,也不是太多;三是他欠你人情,比如你曾经帮过他一个大忙,或者你总是请他吃个饭唱个K之类。

所以我们要尽量让自己乐于助人、主动付出,不说道德高尚,说得功利一点,你下次请人帮忙也理直气壮一点。

第四种情况,就是这件事是互利共赢的。你请他帮你做这件事,做成了,对他也有好处,不是单纯的谁求谁或者谁帮谁的问题,而是我们共同在做一件对双方有利的事。

我们不但是同事,也是同盟

请人帮忙,你得站在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寻找这件事跟他的关联点。说得过分一点,也其实也是一种营销。

这第四种情况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

虽然有点复杂,说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出兵侵略鲁国。齐国是强国,鲁国是小国。但鲁国国力虽弱,却有个了不起的圣人孔夫子,孔夫子门下更有着三千弟子,都是一身本事。眼看祖国有难,孔子就召集弟子共商对策。

对鲁国来说,最理想的方案当然是:一、齐国停止攻打鲁国;二、各个强国实力削弱,再没有力量来攻打鲁国。但听着有点异想天开。

齐国已经出兵了,怎么愿意撤兵回去?各个大国更不会无缘无故地对掐。但孔子有个大弟子,叫子贡。

这子贡以会做生意著称,他就把营销的本事用到了这一场游说上,去实施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子贡先跑到齐国,去见齐国的相国田常。田常是齐国的权臣,总想着取齐王而代之。但齐王没什么大的错误,他就没有理由废除齐王。

同时,还有一个掌握兵权的大将军,是田常的政敌,他也不会允许田常为所欲为。田常想做齐国的老大,时时在谋划的,就是如何打击和削弱齐王和大将军的势力。

子贡找到田常,一开口就语出惊人,他对田常说,你怎么能

打鲁国呢?你该去打吴国才是。田常问,何出此言?

子贡理直气壮:“鲁都的城墙薄而矮,鲁都的护城河窄而浅,鲁国的君主愚蠢不仁,大臣虚伪无用,鲁国的百姓喜欢文化厌恶武力,这样的国家不可与它交战。那吴国城墙高而厚,护城河宽而深,武器装备坚固而崭新,士卒精良而充足,又选派贤明的将军守城,这样的国家就应该去攻伐呀。”

田常一听大为恼火,你这是来搞笑的呢,还是存心来讽刺我?

子贡不慌不忙地说,您难道没听说过这句话吗?忧患存在于内部的,就进攻强大的国家;忧患存在于外部的,就进攻弱小的国家。

如今您的忧患就在内部。打鲁国,肯定一战成功,齐王、大将军的威望就上升,你的影响力反倒下降了。而打吴国呢,估计是要失败的,齐王就大失面子,大将军就要被人责问,你不就是大权独揽了?

田常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不过,军队已经在进军鲁国的路上了,突然掉头向吴,这弯子没法转啊。子贡说,这个容易,我让吴国来打你,你不就可以打它了?

于是子贡就跑到了吴国。吴王夫差此时刚打败了越国,以军事强国自居,正踌躇满志地要做天下霸主。

子贡一见夫差,喜形于色:“啊呀大王,扬名立方的机会来了。”

这话怎么说呢?眼下齐国无故侵略鲁国,吴国得站出来主持公道正义,攻齐救鲁,这不但树立了吴国“世界警察”的形象,也削弱了齐国的势力,震慑了晋国,吴国不就是公认的老大了?

天差一听,称霸的机会来了,就说,好的,等我把越国彻底火了,消除了后顾之忧,就出兵伐吴。子贡说,这你就不对了,你是要称霸天下的,现在却去欺侮弱小,实在有损您的大国形象。你应该保存越国来显示仁义,救鲁攻齐来显示强大国力,这样才能在诸侯中树立你的威望。吴王一听有理,立即出兵奔向鲁国。

子贡紧接着跑到越国。越国被吴王打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心想报仇雪恨。子贡对勾践说,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你派出士兵跟着吴王讨伐齐国,以示忠诚,让吴王对你不加防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