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如何把竞争对手拉到同一战壕?(1 / 2)
同一个办公室里有两个年龄、资历、条件相仿的同事,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领导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比较,同事会有意无意地评价,碰到晋升选拔一类的事,两人自然而然就成了竞争对手。这时候,真恨不得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啊。两人关系要是不错倒也罢了,要是两人性格有差异,气场又不合,看对方时就总会有那么一点不顺眼。两人的工作倘若是井水不犯河水倒也还好,要是有一日,领导说,来来来,小张、小李,你们一起,把这事给办了,这时候,又该如何相处呢?
当然,你可以向领导提出,我跟他别扭,还是换个人吧。领导会想,你这人才是别扭呢,是你挑工作还是工作挑你啊?对你的印象就差了下去,而且,领导一般也不会同意这样的理由。当然,你也可以与这位同事约法三章,我们俩,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是你该做的事,这是我该做的事,各自的岗位、权力和责任,咱们先捋个清楚。在职场混过就知道,这样的状态其实只存在于理论上,工作要完全不交叉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们都清楚,职场上最好的帮手,只能是你的同事。你为老板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为同事所做的一切,就像往银行存钱一样,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取出来救急的。因此,假如遇上了竞争对手,你能做的,只能是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姿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一起把工作做好,这样无论是对你还是对他,都是最好的,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具体该怎么做呢?说一个唐朝时的宰相卢怀慎的故事。卢怀慎是唐玄宗时期的大臣,他出身于范阳卢氏,那是唐朝最著名的名门世家。他的政绩也不错,后世对他的评价是三个字:清而慎。就是说,他为官清明廉洁,为人谦和大度,做事认真细致。
唐朝开元年间,卢怀慎与姚崇一起为左右宰相,共同处理朝政。这姚崇呢,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名人,但他与卢怀慎的性格完全不一样。他能力出众,精明强干,做事呢,说好听点是当机立断、雷厉风行,说不好听点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这两人的画风真的是很不一致。但既然同是宰相,遇上大事,当然要两人商量着办。他们在皇帝面前,自然就有了竞争关系,而朝野内外,也免不要了要评论几句:谁水平更高一点,谁能力更强一点。
卢怀慎知道,如果两个人争当“一哥”,事情办不好是肯定的,说不定还要让人看笑话。姚崇能力强,喜欢管事情,卢怀慎就主动地退一步,你爱管你就多管吧,所以凡是重大事务,总是先让姚崇拿主意,只要没有大的问题,他就不提反对意见了。
有一次姚崇因事休假半月,卢怀慎就只是办理一些日常事务,重大的问题先搁一搁,等姚崇休假回来,先听了姚崇的意见再处理。久而久之,卢怀慎竟然有了一个“伴食宰相”的外号,意思是说他不做事情,只是陪着姚崇一起吃饭罢了。这自然是误解,但卢怀慎也从不去解释。
姚崇的作风是雷厉风行,办事效率高,但在细节上就未免有点疏忽,卢怀慎呢就不声不响,为姚崇做一些查漏补缺、扫尾补台的事,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姚崇能力很强,心底就有点瞧不起同僚。姚崇的权力欲也很强,同僚跟他有矛盾的,都慢慢地被他排挤出了权力中心,像中唐时候另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张说,就是被他所中伤,赶到了地方为官,所以姚崇与朝廷大臣们相处得并不是太好。
而卢怀慎则为人大公无私,清正廉洁。他穿的衣服、用的器物上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虽然地位尊贵,但妻子儿女的日常生活跟普通人一样,走在大街上,根本没人知道这是宰相的夫人千金。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他马上就分给了朋友亲戚,赏多少送多少,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资产。他的清正廉洁,树立了宰相的形象,也在无形之中对姚崇形成了压力,使他不致太得意忘形。
说起来,卢怀慎小时就被认为“器不可量”,前途不可限量,其实并非没有能力之人。他做官期间也颇有政绩,只是为了处理好与姚崇的关系,才收敛才华,甘做“伴食宰相”。就这样,姚崇、卢怀慎两人,一个勇当红花,一个甘做绿叶;一个能力强,一个作风正;一个勇于做事情,一个稳稳把方向,形成了一种互补、双赢的局面,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了著名的“开元之治”,两个人都成了历史上的名宰相。
同事间的竞争,实在是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之一。
同事之间的竞争,说起来也是职场中的常态。一方面,作为上级,在强调合作的同时,也总是有意无意地鼓励同事间的竞争,以保持内部的激情与活力;另一方面,同事间也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把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有意思的是,竞争在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合作。因为在竞争中,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领先,他只能在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方面比别人强,也就是说,竞争培养了不同的能力趋向,这就为合作提供了空间。在完成一项需要多方面能力的重大任务时,强强合作、各展所长,无论对团队还是个人都是最好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样,两个相等量级的同事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