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2 / 2)
他下旨罢黜了武王后,武王也没敢做任何反抗。
接下来几年,他又找借口陆陆续续的罢黜了一些藩王。
但好景不成,就在靖和帝踌躇满志的时候,他的独子太子得了热病去了。
靖和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经受不了这个打击。
太子去后,他的身子骨也垮了。
也因此,这削藩一事自然暂时进行不下去了。
他和朝臣们为了承宗,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挑选嗣子上面。
王韶光听完原武王的事情后,觉得这个原武王怎么看怎么倒霉。
他要是再拖一拖,说不定就不用被削藩了。
差役和士兵们将王家一行人交给兰州知州府的人后,就挥挥手离开了。
王韶光原以为她们会被发配到那偏僻的地方去种地。
哪知道那兰城知州和他父亲深谈过一番后,竟让他们去了一个叫泉城的地方。
据王珩说,那知州说泉城虽说靠近嘉峪关,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西北和朝廷那边的手也伸不到那里去。
知州说不愿见王珩这样的大德之人去做那等苦力,便让他去泉城教书。
王韶光:“”
这是古代偶像的力量吗?
这个人不是知州吗?为了偶像竟然敢对朝廷阳奉阴违?
但无论怎样,她们全家人还是在来到兰城的第十五日,随着知州府的人一道去了泉城。
至于为什么要过那么长时间才去泉城,那就要怪王珩大人了。
他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了,兰城以及周边县市的乡绅世家都赶到了兰城过来拜见偶像。
他们这样,别人犹可,王韶光却是被吓的不行。
你们动静这么大,万一有人走漏消息,让他父亲到泉城教书的事情传到新帝的耳朵里可怎么办?
不得不说王韶光考虑的很有道理,但她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新帝的即位其实并没有得到普天之下全部臣民的认可。
虽则京城及周边地区的百姓以及各地藩王碍于皇室体统在明面上做出了臣服的动作,但在内心里,绝大部分臣民他们还是不服气新帝的。
他们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偏远地区的百姓了。
他们把王珩这样一位不屈服于新帝的臣子当作信仰,又怎么会去告发他呢?
在西北臣民的共同沉默下,在王韶光的担忧下,王珩一家人踏上了去往泉城的路途。
去程比王韶光想象的还要顺利,她们不过在路上走了十几日就已经到了泉城。
这个新年她们是在路上过的。
王老夫人和王太太觉得这大团圆的日子还要劳累这些士兵们送自己一行人到泉城,十分的过意不去。
两人借了驿站的厨房,带着儿媳女儿们一起置办了一席丰盛的年夜宴,以犒劳这些士兵们。
这些士兵们其实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原以为如王家这样的人家,纵然落魄了,也是会有几分傲气在的。
哪知道王家上至王老夫人,下至几岁小童,都是和和气气,知书达理的性子。
如今见王老夫人这么大年纪了还亲力亲为的为他们做饭,士兵们十分的感动。
他们对王家一行人更是十分的尽心尽力。
待到到了泉城之后,他们也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帮着王家人把屋顶修茸好,又把所有的房间都打扫了一遍方才离开了这里。
兰城知州许知州给他们安排的住处在泉城靠近郊区的地方,这个地方离西城门较近,但又离城区并不是很远,可以说是一个热闹又不失安静的好去处。
王家所处的这个小巷子共有三户人家,有一户人家的院子在最外侧,不过这院子里并没有住人,王家几个男孩出去打听了一通后,说那院子的主人回乡养老去了,这院子就托人挂在牙行出卖,只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卖出去。
中间一户就是王家住的这个院子了,这是一个两进的小院子,虽然比不上王家在京城的住宅,但也算得上是他们这段时间住的比较好的地方了。
最里面一户倒是住着人家,不过她们的一直是闭着的,王家人又是初来乍到,自己家都还没安置好,自然不好意思上门打扰。
王老夫人就拍板说,等她们安置好了,再让儿媳妇带着果子上门认一认人。
这也是彼时时人搬家的老规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