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 2)
“(东阿开垦着手进行……如果顺利的话,可以试着推展到边境,移民实边……)”
荀彧获得曹操的许可后,曹操书信于兖州牧,请示开垦东阿。
兖州牧同意曹操的提案,枣祗便到东阿附近推行计划。
韩浩也随枣祗观察情况,目前一切安稳。
“荀司马,有您的信件。”
外头的守卫接到荀彧的信件,走到荀彧的面前。
“送上来吧。”
荀彧搁下笔,接过守卫的信件。
守卫送了信,又回到门外,继续守护荀彧的安全。
“(……是元常的信件。)”
信件外没有官章,只书以“荀司马”三字。
这种遒劲的书法,荀彧只知道一人。
锺繇,字符常,颍川长社人,出自名门锺家之后,其曾祖锺皓与荀淑并列为颍川四长。
荀彧任颖川主簿前,锺繇任职功曹,主管考察记录业绩,以高深的法律见解与卓越的书法为人所知。
锺繇长荀彧十二岁,但荀彧长他一辈,荀彧欲以礼敬之,但他坚持礼份,最后变成荀彧称锺繇的字,锺繇称荀彧的官名。
相对而言,锺繇与荀攸是同辈,两人感情和睦,一同到洛阳任官。当荀攸呼应何顒密谋遭捕时,锺繇忍气吞声,等待下一个时机的到临。
“(……是发生何事了?)”
荀彧到东郡后,尚未与锺繇联络,锺繇却在此时寄信给他,他觉得不太对劲。
“听闻您投靠了曹将军,特请门生送信。王司徒与吕布联手除董,掌握禁军,本料董党会惧怕禁军退回凉州,不意其竟直闯长安,先灭王司徒,再逼吕布,重新掌握了朝政。我打听消息,得知是讨虏校尉献策给董党,先夺良机。讨虏校尉一向保持沉默,竟有如此之智,岂天不佑汉室?又恨我犹豫不决,未能早日行动。罢了,我留在长安暂观情势,东郡情况素不安稳,请您随时留意。颍川锺繇。”
“……”
荀彧阅完信件后,将信件安置于桌几上,沉默良久。
“(董卓自取灭亡了,由其残党掌握朝政……)”
荀彧按着手指,思索长安的局势。
“(董卓残党一分为多,不如董卓统一发号施令,危机一过,必会互相倾轧,可待之使其分裂。)”
荀彧抚了唇,目光聚焦于那行字──
“讨虏校尉一向保持沉默,竟有如此之智,岂天不佑汉室?”
“(重点是……讨虏校尉。)”
锺繇等待董卓的覆灭,只要董卓一灭,他就会立刻冲入宫内掌握禁军与保护天子。然而,锺繇不及行动,与其说犹豫误事,不如言讨虏校尉的出手过于迅速,使他不敢贸然行事。
荀彧与锺繇都是谨慎的干练官僚,临机应变能力不如荀攸,荀攸身陷囹圄,无法与讨虏校尉争夺最佳时机。
“(有机会得调查一下……)”
如同锺繇所言,讨虏校尉低调行事,很少人记得他的名号,荀彧虽在宫中任过官职,对他也没有印象。
“荀司马,曹将军请您到正厅共同商议。”
正当荀彧准备取出文书时,守卫再度入门禀告事宜。
“……我知道了。”
荀彧停下取出文书的动作,转过身,将重心放在东郡上。
荀彧踏入正厅,仅看到曹操与夏侯惇。
“你来了。”
曹操面色凝重,双手交叉于面前,心事重重。
“荀司马。”
夏侯惇不解情况,只是露出困惑的神情。
“(是紧急军情吗?)”
唯有紧急军情,曹操会不先与荀彧商议,迳于正厅通知。
“吾要报告两件事。第一件事,董卓死了。”
曹操语气平淡,仿佛董卓生死与他毫无关系。
“……这不是很好吗?”
夏侯惇愣了几秒后,随即摊了手,不明白曹操为何会有如此异常的反应。
“(曹将军果然也收得消息了。)”
荀彧在长安有朋友,曹操自然也有,两人获得消息几近同步,可见董卓之死的重要性。
“不过,董卓残党重新掌握朝政,又回归了原点。”
对曹操而言,不论是谁统领朝政,只要是乱政,结论都一样,没有孰优孰劣。
“董卓挂了,总会安定些吧?”
夏侯惇一直无法解读曹操的心理,显得有些焦急。
“(曹将军素以灭董为志,现在董卓已逝,也算完成夙愿,确实有些异常。)”
不仅是夏侯惇,荀彧也觉得有些奇异。
“(是另有隐情?还是……)”
荀彧想起曹操要报告两件事,等待曹操的下句话。
“吾等管不了长安。”
曹操站起身,走到放置于身后的地图附近,以军旗指向东平。
“鲍君通知青州黄巾百万众踏入兖州,杀害任丞相,转入东平,要吾随时备战。”
鲍君,即鲍信,是曹操之友,也随曹操一同讨伐董卓。鲍信得知青州黄巾贼消息后,立刻书信给曹操,要曹操提防贼众入侵。
东平与东郡尚有一段距离,不过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