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临门(1 / 2)
四月二十一日,府试后第四天,一大早,便有人在杨家村口的大树前等着。有人拿着大烟袋,有人带着手上正在做的活计,干活聊天两不误。慢慢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全村的人都出动了。
这个时代,士农工商,阶级森严。农人虽排在第二位,但随便一个有钱有势的小吏富商就能欺辱,他们除了忍气吞声,根本没有为自己喊冤的渠道。科举当官是唯一一条改换门庭的途径。虽说不是自家孩子考试,但只要杨家村出个有功名的人,就会给整个村子带来庇佑。远的不说,便是童生的三十亩免税田,说不定就能让自家得些好处呢!
午时刚过,远远地有敲锣打鼓的声音传来,大家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论如何,总算有人通过了府试,杨家村又出了一个童生。
只有村长家和于家的人还提着心,也不知自家孩子有没有上榜……
于家人紧紧盯着远处的人影,于老头的大烟袋不抽了,李氏使劲攥着舒文的手,眼睛直直地望着远方,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期待着那个结果。
很快就有一群孩子跑过来,嘴里喊着“喜报!”“喜报!”,一路往前跑。
远处,敲锣打鼓的人影渐渐清晰。
于舒文和杨广成也等在这里,心绪随着鼓点波动。
有人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在一阵“噼里啪啦”声中,衙役的报喜声传来——
“喜报!”
“永安三年,潞安府府试,昌平县西河镇杨家村于氏舒文,榜上第一名!”
“永安三年,潞安府府试,昌平县西河镇杨家村杨氏广成,榜上第四十五名!”
于舒文杨广成对视一眼,四目相对,很是惊喜。
于舒文没想到自己真能成为案首,县案首加府案首,若是再得个院案首便是小三元了!
杨广成则是惊喜于自己的名次,今年府试取中九十八人,他的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这让他有了一些信心,将来说不定能去闯一闯院试!
杨家村人则是不敢置信,于家舒文才十二岁,居然真的得了童生!还是案首!
整个潞安府的头名!
自己身边居然出了一个神童,将来说出去,舒文是自己看着长大的,那得多有面子啊!
有人已经决定让自家孩子向舒文学习,还有人想要去于家取经,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
眼看着于家要起来了,便是家中没有适龄儿童,或者孩子没有进入私塾的,也要与舒文打好关系啊。
此次来报喜的还是上次县试报喜的那两位衙役,他们认识于舒文和杨广成,自然无需再次查验。
舒文和广成拱手作揖,接过喜报。
两个衙役不敢受礼,避过身子,连声恭喜。
“恭喜两位公子,以后就要改口叫童生老爷了!”
“还请两位童生老爷尽快抽时间到县衙更换户籍名帖,方便两位外出进学。另外童生可免税三十亩,县衙会派人来丈量土地,请两位做好准备。”
这免税三十亩是童生的一项福利,所以一般的童生,养家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但若要继续考试,免税所得的这点银钱就杯水车薪了。
于舒文:“多谢两位差役大哥,请到家中饮杯清茶,稍作歇息。”
衙役:“不敢当,我二人还要去下一家报喜,这便告辞了。”
整个昌平县考中府试的自然不会只有两人,这两位衙役还要去其他镇子报喜,却是没有时间停留,便先告辞。
跟着衙役过来的还有镇上的里正,这里正不是当初于家买地,刻意刁难那位。他是近几年新上任的,有秀才功名。
他也不拘泥于身份,直接口称小友,“恭喜两位小友,荣登喜榜!两位年少有为,将来必定前程似锦,前途不可限量啊!”
自己已经年过不惑,这辈子秀才功名就到头了,但这两位还年轻。尤其是于舒文,十二岁的县案首、府案首,这样的天分,自己还从没见过,将来前途必定不凡。自己可不能像前任那样,盲目自大,得罪别人。
于舒文和杨广成忙拱手,“多谢先生,学生必定再接再厉,以先生为榜样,为我西河镇增光添彩。”
旋即,里正拿出两个红封,送给两人,“两位荣登喜榜,是西河镇的骄傲,这十两银子是西河镇给两位的车马钱,可用作下次院试之赀,每位考□□名的学子都有,两位小友不必推辞。”
听里正这么说,于舒文和杨广成也就收下了这份银钱,只在心里记下了里正的好意。
里正说完这些勉励的话,便先行离开。其实,若不是西河镇出了一个府案首,他根本不用亲自前来。作为一镇之长,他还是很忙的。
直到此时周围的村人才敢上前恭喜。
“恭喜童生老爷!”
“于老哥,你们家有福了。”
“于老哥以后就是老太爷了!”
“恭喜恭喜!”
……
于舒文:“多谢各位乡亲!大家还是叫我舒文就好,舒文是大家看着长大的,是晚辈,大家不必见外。”
于舒文看着陪着自己等喜报的乡亲,想到了上次答应大家的宴席,接着道,“各位乡亲,我于家这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