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茯苓饼(1 / 2)

加入书签

可柏子舟有状元之才,诗经更是倒背如流。

是的。

柏子舟是故意的,故意在给蔻梢的描红本里加了一首《蒹葭》。

吃过晚饭,蔻梢端了个柏子舟没吃过的点心出来。

“子舟哥,赶紧赶紧,来尝尝我做的茯苓饼。”

盘子中的点心皮薄如纸,且颜色雪白,光是看着都是一种享受。

柏子舟咬一口,冰皮薄脆,夹心香甜珍美,风味独特,细细品尝一个,柏子舟才问道:“中间夹的是蜂蜜、蜜饯、松果仁碎吗?”

看着柏子舟吃的香甜,蔻梢也馋了,点头:“对啊,子舟哥你一猜就对。”

柏子舟又拿了一个,慢条斯理开口:“为什么叫茯苓饼,是里面加了茯苓吗?”

“按照菜谱,确实应该要加茯苓霜的,今天着急我就没买,只用了面粉和淀粉。”蔻梢有些懊恼。

“相信我,影响不大。”

柏子舟的肯定给了蔻梢信心,她怕这个点心高掌柜不喜欢。

按照爹娘所留菜谱,还需要特制茯苓饼烘模一副,即两块圆形铁片,一端有绞链相连,另一端装有钳柄,模直径三寸,内刻凹形花纹。用特质模具做出的茯苓饼雪白如纸,且有精细花纹,好看又好吃。

果不其然,第二日蔻梢带着前一日做好的茯苓饼过去杏花楼时,高掌柜一看见食盒里的茯苓饼眼睛都移不开了,直呼妙极妙极。

待尝过一个,高掌柜更是赞不绝口:“蔻姑娘,这茯苓饼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口感松脆香甜,比蒸蛋糕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怕是没人不喜欢啊!”

蔻梢对高掌柜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已经习以为常,爹娘留下的食谱中多为不常见的菜式,甚至有很多大禹国根本没有。

若不是给柏子舟做过许多,听柏子舟给她讲了许多大禹南北各地的菜系和蔻梢所做的菜式的区别,蔻梢还真不知道,毕竟她从小吃惯了。以前也只觉得不常见,并不知道很多菜品大禹人闻所未闻。

高掌柜满意,契书签的飞快,有了蒸蛋糕合作的经验,这次几人迅速搞定了茯苓饼的契书。

依旧是三成利,这次高掌柜让的心甘情愿、开开心心。

签完契书,柏子舟交代了往后一年四张方子的事情,另外分成每月结算,这次柏子舟和蔻梢回杭城,就先放在高掌柜这里,等他们回来再来取。

不用柏子舟解释,高掌柜立刻想明白为何一年只得四张方子,不禁暗忖自己昨日太过着急,往后可不能如此莽撞。

蔻梢告诫高掌柜模具一定要打好,否则做出来的茯苓饼不精致。

昨日柏子舟照着蔻梢的要求,做了两幅小图,分别是月下芙蓉和水中清荷。今日一并交予高掌柜到时候交给铁匠打制。

蔻梢不放心自己走之后那些师傅能不能学会茯苓饼的做法,担心文字描述不详细。

最后还是拉着柏子舟去了杏花楼的小厨房,这里是高掌柜偶尔宿在杏花楼时做点饭糊口的,今日正好借用来教师傅。

没有趁手的模具,蔻梢只用铁夹代替,和师傅说清楚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看着师傅上手了一次又指点一番,才安心跟着柏子舟回家。

柏子舟在前头开门,蔻梢倚在门边吃零嘴,两颊鼓鼓的,活像只小仓鼠,柏子舟余光瞧见,只觉可爱。

正要开口调侃两句,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子舟,阿蔻姑娘,刚回来啊!还好我来得晚,不然就得吃个闭门羹了。”

柏子舟不用回头,光是听这声音就知道是宋彦清那厮。

宋彦清已有好几日没来寻柏子舟,家里给他相看了个未婚妻,宋彦清不愿意,天天和家里闹腾。

今日终于寻了空子,从家里偷溜出来,想来和柏子舟吐槽两句。

“宋大哥是有什么烦心事吗?”蔻梢继续嚼零嘴,柏子舟刚在街边买给她的炒栗子香甜软糯,蔻梢特别喜欢。

连蔻梢都看出来了,柏子舟自然也看出来了。

门开后,宋彦清自来熟的走进去坐在葡萄藤下,柏子舟不让蔻梢忙活,自己斟了茶过来,陪着宋彦清喝茶。

“烦心事儿真的有一件。”宋彦清走过来渴的紧,端起茶杯一仰而尽,接着说:“子舟,阿蔻姑娘,你们是不知道,我家里人说我现在二十有二,功名也考取了,是时候娶妻生子了。”

“我爹娘看中了一位女子,欲聘来给我做妻子。我不愿意,折腾到今天我爹娘也只松口说可以先订婚,婚事晚上两年。”

宋彦清一口气说了许多,等到蔻梢吃完手上一整包栗子,才算明白了前后渊源。

宋彦清家里在汴京算不上高门权贵,当年祖上倒是风光,传到宋彦清父亲这一辈,风光不再,也就比平头百姓好上一些。

他爹娘看中的是宋彦清的远房表妹,宋彦清只幼时见过一次这表妹,那时表妹一家还在汴京定居,后来表妹跟着家里长辈迁去边城平凉居住。路途遥远,两家联络不甚频繁。

近日不知怎么又联系上了,宋彦清爹娘觉得人姑娘不错,直接拍板给他定下了这门亲事。

宋彦清没见过表妹,谈不上喜不喜欢,单纯觉得自家父母太过武断,太过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