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撸袖子(1 / 2)

加入书签

崇祯不在意,道:“朕知道,卿家的火炮,综合了佛朗机人的技术,实用性更好。这样,朕再给卿家拨付一百万两,继续研究,一定要研制出最好的火炮!对于战术战法,也要深入探究……”

徐光启一怔,而后就想到了阉党的纳捐,虽然心里想劝崇祯不要这样大手大脚,毕竟阉党又不是取之不尽,但初次见面,他担心交浅言深,便躬身道:“臣领旨。”

崇祯见徐光启面色有迟疑,忽然想到徐光启还没有官职,仔细想了想,道:“这样,朕起复卿家为,兵部右侍郎兼任国子监祭酒。卿家可专注于军器监,同时,在太学中,设立诸多必学科目,如农事,算数,地理,兵法,天文机械等……”

‘兵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

徐光启思索着这两个官职,面上平静。

他并不是贪图权势之人,而是在思考这两个官位,以及眼前皇帝陛下这么起复他的目的。

崇祯对于徐光启,还是抱有很高期待的,喝了口茶,顿了顿,道:“朕对于经史子集是不太喜欢的,口口声声的圣人之言,字字句句的道德文章,纸笔成刀,空谈误国。朕是一个务实之人,注重的是解决现实问题。两千年前圣人解决不了他们当时的问题,更解决不了我们现在的问题。朕知道卿家也是务实之人,臣希望卿家,能够带动这股务实之风,清扫朝野的虚夸好言,人浮于事……”

徐光启听着,心里有些震动,目露一丝惊色的看着崇祯。

这些话,不像是是一个十六七岁少年说得出来的,尤其是评论圣人的话,颇有些离经叛道,寻常人不会说,更不敢说!

毕自严在一旁听着,面色如常,暗自心惊。

他原本就对崇祯有些不一样的看法,却没想到,还是低估了!

崇祯敞开了话头,就继续说道:“单是太学是不够的,再等等,朕考虑修改科举纲目,压缩道德文章的比列,增加实用性考验。朝廷需要的是明事、做事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一手好文章的夸夸其谈之辈……”

徐光启与毕自严更意外了,不由得坐直身体,神情认真的看着崇祯。

修改科举纲目可不是小事情。

寒窗苦读十多年,二十多年,突然改了纲目,让天下士子怎么办?

不止天下士子不答应,朝野百官也难以接受。

他们都是道德文章及第入仕,突然改变,他们心里该怎么想?

崇祯看着他们的表情,笑了笑,道:“朕考虑过,两京的太学要扩大,总共能够容纳至少五千人,各地通过乡试的士子,可入学,至少学习一年,而后再进行会试,择优录取……”

徐光启若有所思,这个办法,倒是很不错。所有人又在同一起跑线上,还能加强他们的学习,褪去浮夸,务实认真。

‘这些事,之前陛下倒是没有说过……’毕自严心里对于崇祯的考虑暗感惊讶。这位年轻陛下,想的事情似乎很多,而且周全。

崇祯正说着,王承恩突然从外面进来,看了眼几人,在崇祯耳边低声道:“皇爷,有言官聚集,吵嚷着要进宫面圣,在承天门前已经闹起来了。”

崇祯止住话头,看向他道:“为了什么?”

王承恩躬着身,道:“是弹劾兵部李尚书。”

崇祯想到了昨天的五道奏本,神色趋冷,道:“他们这就等不及了?”

毕自严不自禁的微微紧绷脸角,目中凝肃。

突然间针对李邦华,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李邦华若是倒了,下一个,或许是王永光,或许是曹于汴,或许是他!

这很可能是某些人终于安耐不住,要出手了!

崇祯想了想,暗自道:这是一次直面进攻,同样是一次试探。他们会根据这次进攻的成败,判断下一步动作。

“有谁露头了?”崇祯神色不动的伸手拿起茶杯,淡淡道。

王承恩道:“有兵科的都给事中,两个给事中,山西道监察御史,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总共六个人。”

崇祯喝了口茶,道:“兵部的最多,是崔呈秀?”

兵部,是崔呈秀的大本营。

王承恩道:“奴婢还没来得及深究,皇爷,是否让东厂去查一查?”

崇祯摆了摆茶盖,道:“能查出来才有鬼,都是些炮灰。”

崇祯将茶杯放下,看着徐光启道:“本来还想与卿家好好聊一聊,今天是不成了。不过,日后有的是机会。卿家先休息两天,朕与内阁那边打声招呼,尽快下诏书复起卿家。”

徐光启起身,抬起手道:“臣领旨。”

崇祯又看向毕自严,道:“李卿家是第一个,未尝他们没有准备第二个,卿家谨慎一些。”

毕自严神色肃然的起身,道:“臣明白。”

崇祯点点头,又看了两人一眼,起身离开。

徐光启与毕自严跟在崇祯身后,等崇祯上了马车,才慢慢直起腰。

毕自严看着徐光启,笑着道:“玄扈先生怎么看?”

徐光启伸手摸了摸胡须,点头道:“果然与你所言,陛下年轻睿智,对于朝局,对于国政,有着他的看法,并且十分清晰,并没有被朝野舆论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