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种田(2 / 4)
常可喜的。
五年时间,整个大汉的识字率从原来的不足千分之一,突破到十分之一。而伴随着教育的普及,还有汉人体质普遍的提升。
别忘了,学校的学习,可是有着炼体诀的课程的,五年下来,大汉积累了将近500万的炼体诀修炼者。虽然他们中的很多,都只是练成了第一层。
但这也为大汉提供了500万的高素质劳动者。各个势力都给这些学员提供了非常好的就业环境。
这是一个良好的示范,只要第一批努力读书的人,得到了重用,善于占便宜、重传承和光宗耀祖的中国人,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就会非常重视。
和教育一体推进的道路建设,如果说搞教育赢在未来,那么修路就是沐辰为现在做的准备。
修路可不是简单的修路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路修好之后,带来了便利的交通。
对于经历了灾荒,民生凋敝的大汉来说,修路最直接的作用,是提供了工作岗位,让大汉百姓,有地方吃饭。而同时,这个过程中,沐辰还在休息的时候,派出宣传队,为百姓讲解朝廷政策,做到了政令到村。
除了这个,在修路的闲暇时刻,还会将炼体诀一并交给百姓,这一招带来的好处,就是百姓在吃饱的同时,体质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这一招,5年里面,也为大汉培养了几百万的炼体诀修炼者,这些百姓,虽然没有经历过军事训练,但是他们的体力,已经达到了士兵的标准。
沐辰打算,等到全国的道路修得差不多,就派出将领,在冬天农闲的时候,搞搞训练,将这些拥有战士体力的农民,变成一个个有着作战技能的民兵。
五年的时间,大汉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比如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上学了,比如所有的百姓,都能做到偶尔吃肉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经过五年的培养,大汉的百姓们,已经被组织了起来,沐辰一个命令下去,能够直接贯彻到村。
这五年的变化,都是沐辰第一次和重生者们开会的时候定下来的。对于经历过陈曦洗礼的重生者们来说,他们更愿意把这个叫做“第一个五年计划”。
虽然沐辰不愿意这么叫,但他也没有特意去改变他们的称呼,反正只要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不是吗?
多年过去,沐辰已经记不得神三里面,北疆之战是怎么打起来的了。
但在这个世界,沐辰不装了摊牌了,北疆之战,就是沐辰主动发动的。目的,就是要让汉室百姓,实现吃肉自由。
虽然现在汉室百姓也基本能够做到偶尔吃肉,但对于沐辰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这不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带来的,而是沐辰的系统带来的。
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提升汉室的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一旦沐辰离开了,岂不是要然汉室陷入粮食危机?
这不是一个成熟的帝国掌舵者应该干的事情。
相比于神三,汉室这次发动的北疆之战,打得更加轻松。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个而就是汉室兵员素质极大提升了。人均炼体诀三层,拥有万斤力量,普通士兵,都拥有百战老兵的战斗力了。
另外一个,相比于神三的时候,只有周瑜一个大军团指挥。现在这个时间段,汉室拥有的大军团指挥,有沐辰、周瑜、老寇、张辽。
四个大军团指挥,优秀的士兵,再加上诸多优秀的将校,让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写着大汉胜利。
战争的结果,自然也没有任何的意外,匈奴哪怕是激活了他们的帝国意志,也被沐辰轻轻锤爆了。受到匈奴意志的刺激,大汉的帝国意志和国运,也觉醒了。
赶走了匈奴,沐辰就开始在北方的草原上开始搞起了畜牧业。
北疆之战取得胜利的同时,沐辰又在策划参与到罗马和安息的战争中。
没办法啊,现在的汉室,不管是战士还是将领,除了重生回来那几个,都没有经历像样的战斗。和神三时间线上,汉室的将校在内战中得到大量锻炼不一样。
在这个时间线,因为沐辰的强势干预,在汉室本土上,原本应该是群雄争霸的时代,被沐辰变成了修路读书的年代。
在这种环境中,练出来的士兵和将校,自然是没办法和原来的时间线中,那些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将校厉害的。
所以,沐辰觉得,趁着这个时候,将军队拉到安息和罗马的战场上,锻炼锻炼,是个不多的办法。
按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将领和士兵,直接放到帝国战场上,是不太合适的。
但是,沐辰相信,以汉室将领和士兵的基础实力,只要撑过了第一次,就一定更能够得到巨大的成长。
而且沐辰也相信,这样的练兵不会有太大的兵员损失。因为他给所有的士兵,都配备厚厚的甲胄。这种物理的防御,完全不会因为士兵的发挥而有所不同。
至于安息战场的负责人,沐辰还是选择了诸葛亮。
这一次的重生,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