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节 粮行买卖裕丰来了(1 / 3)

加入书签

大周天朝,初秋七月,新粮上市了。

此时大周地狭人稠,虽然占城稻产量高,但因为其口感不佳,卖不上价钱。在土地肥沃的两浙路推广不开。倒是在江南西、福建路等多山之地盛行。总体粮食还是挺匮乏,北方喜食面食,故此面粉的需求极盛。在河南这一片地方面粉需求是很多的。米也是吃一些的,富裕人家还是吃面食为主。

此时河南各个府城,县城里面都多了一家几家粮店。大城内有口二十万,洛阳城外还住着四十余万人,仅每日要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不小数字。其中主要是面粉,也有部分是米,还有大量蔬菜。小麦的来源倒还算充足。

河南有大大小小数百家粮店,因此,新开张的“裕丰”并不引人注意。开业时虽然也曾大张旗鼓地热闹了一番,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主要是粮店经营以大米为主,面粉并不占优势,也就不吸引人。同行的嫉妒就少了许多。各地掌柜年纪虽轻,都还不到三十,却把上上下下都打点得通透,故此同行们倒没有猜忌这家新店。各地官老爷也不敢把手伸的太长,毕竟上面有两尊国公府在那里。不少人开始讥笑牛家和贾家不会做生意。但过得数日,其余粮店的掌柜就感觉到压力了,一些零散客人,转到了裕丰粮店,好在裕丰销售稻米为主,给同行们留下了一条生路,否则免不了被同行们合伙打压。

裕丰粮行还收购一些红薯干等粗粮。不少地主还说‘如此粗粒的东西,手来喂猪。’各地掌柜也不去争辩,只是忠诚执行上面的命令。但是接下来的发展,使得粮食价格悄悄走高。

洛阳一家粮店的东家朱宝和卖了一辈子的稻米面粉,在他的执掌下,粮店日益扩大,分店开到了下面县城。因此,当他得知“裕丰”的崛起之后,怀着一腔疑问,亲自前往“裕丰”打探看虚实。

到了“裕丰”门前,他便吃了一惊,人倒不是太多,只是粮食不断运进来。“裕丰”的门口,两个小厮在门前照应着,“欢迎光临”,“多谢惠顾”。

朱保和凭借经营多年经验,认定不会如此简单。而是径直进了里面。

店里也有一个伙计殷切地招呼,直接将他引到柜台处,里面的掌柜的一见他便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做揖道:“唉呀,这不是的朱老东家么?”

朱保和心中一怔,没料到对方竟然认出了自己。便也拱了拱手:“老朽眼拙,你是……”

“晚辈自姑苏林府来,曾追随林如海林老爷,朱老东家去过林府。那时晚辈还只是林府的一个小厮。”接着介绍道:“晚辈姓林,小字福,现今窃居这裕丰的大掌柜。”

就象这个年轻的掌柜所说,他原本是林府小厮,不过为人聪明伶俐,善于交际,又颇有野心。因为是林黛玉府里旧人的缘故,被贾琏推荐给宋贤瑜。到洛阳来开了粮店。有几分本事的,还有国公府撑着,各方各面的关系自然被打通了。各地帮会人物不敢来捋虎须。

“原来如此。”听得林福这样说,朱保和捋须颔首,觉得自己又找到了这裕丰的第二个弱点,林如海就是一个官员,而且过世了。一个小姐家家,经营商业,想来嫁的不好。就出言道:“原来是林家的产业。不知林小姐现在嫁给谁?怎么到洛阳来了?”

林福知道朱掌柜是来探听消息,回答不好,被朱某人轻视就会产生许多麻烦。就道:“这并不是林家生意。林小姐嫁人做妾。执掌这家店的是同为贾家如夫人的宋家小姐。”朱宝和不免生出一丝轻视。:“贾家?”却原来急切间想不到京城贾府。林福道:“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朱宝和:“贾家的生意不是在金陵和京城吗?”林福:“我们贾爷和牛国公交好。合伙开了粮店。”朱宝和心道有国公府帮衬却不好用官府势力打压。就问了一句:“既然有国公府参与,想来买卖不小吧?”林福:“是啊,河南各府县都有分店。我们老爷说这叫连锁经营。”

朱宝和:“我看贵店面粉似乎并不多。”林福:“急切之间,无法安排大量人手收购小麦。”朱宝和:“今后还要林掌柜多多照应。”林福:“孟老东家能莅临小店,实在是万分荣幸。要照应也是朱掌柜照应晚辈。

在林福的引导下,朱保和被带到店面后的一进小院,朱保和发觉这院子倒有一半都放着木制的谷囤,谷囤里都是一包包的大米,每个布包外边还绣着裕丰两个字。他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奇怪,象这样的布包,势必会增加成本,裕丰如此行事,哪有什么利润可言?也有人家看中这几尺白布成口袋买。朱宝和寻思:“这贾家还立足未稳,现在突然发力,也许能够打压下去。若是时间久了,再要挤垮却是不容易。”和林福交谈过后匆匆离开。

洛阳城里却是迎来镇国公府牛继宗的管家,到了这里看过一片破旧的房屋,周边还有空地。镇国公府出钱买下,要建设楼房,对外出售。周围还建有商业设施。粮店就是其中一项。酒楼也是其中一项,布庄,银楼。倒是好生热闹。生意场的人都在等着看贾府与牛府的笑话。朱老板悄悄联系几个粮商压低面粉价格,微利出售。市民倒是沾了不少便宜。林福却安排人稍微加价收购小麦。于是一场商战打得如火如荼。贾家与牛家只是忙着各地择地建粮仓,建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