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明争暗斗(1 / 3)

加入书签

吴王?

百官内,长孙无忌内心紧张异常。

皇上有此打算,分明对太子有些许地方不满意,若不改变皇上的念头,吴王表现的出类拔萃时,太子储君地位岌岌可危。

碍于适才建议吴王驻守吐蕃,已引起皇上注意,百官不吱声,他不敢出风头,免得引起皇帝误会,觉得他与太子拉帮结派,届时,反而不利于太子在朝廷立足。

魏征,李绩,李道宗,房玄龄,杜如晦皆面色平静,沉默寡言。朝廷内,赵牧和诸皇子关系匪浅,纵使赵牧有意撇清关系,却依然没法改变他是太子,吴王,魏王的太傅。

何况吴王和苏定方有师生关系,背靠狼骑,神武军,总之和赵牧脱不了干系。

皇上突然为吴王挑选长史,令百官不得不怀疑皇上的用心。

此时,所有人都在等赵牧表态。

赵牧面容疑惑,低头不语,故意装傻充愣。

百官不言,他不语。

以免皇上觉得他支持吴王,给百官留下和吴王同流合污的印象。

书房内静可罗雀,李世民打量着百官,渐渐越来越生气。

几月前,询问李绩,李道宗,二人虚与委蛇,有意撇清和皇子们的关系,今询问吴王之事,百官再度沉默,简直岂有此理。

李世民神色不急,静静打量百官,他要瞧瞧赵牧,魏征,李绩,李道宗等拖延到什么时候。

气氛诡异,窘迫。

魏征轻轻拽了拽赵牧,仰首望向李世民,其意不言而喻。

赵牧纹丝不动,对魏征的暗示置若罔闻。

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目前,绝非他出头的时候。

哼。

李世民有意无意发出声轻哼,分明注意到赵牧,魏征的龌龊。

岑文本出列,打破书房内迥异的气氛,作揖说:陛下,吴王骁勇,精通兵法,但缺乏作战经验,何不派遣夔国公刘弘基协助呢,夔国公早年追随陛下征战,讨伐西秦霸王薛举,大败宋金刚,平定刘黑闼,屡立战功。贞观年间,随军远征高句丽,熟悉安东四郡的情况。

他之所以推荐刘弘基,皆因刘弘基多次贪污惨遭弹劾,皇上不忍治罪,连接将其贬官。

辅佐吴王治理安东四郡乃苦差事,但有赵牧撰写的治理策略,但凡稳中有序推行,容易建功立业。

何况,秦王府老将,仅有侯君集,刘弘基闲赋在家。

赵牧,魏征,李绩等各有顾忌,唯独他仅和赵牧关系匪浅,与诸皇子关系疏远,举荐刘弘基,不掺杂任何个人利益。

刘弘基?

李世民神色微楞,点名喝道:赵牧,李绩,魏征,李道宗,说说你们的想法?

闻之,李道宗率先吱声,顺水推舟狡猾的说:陛下,夔国公为朝廷宿将,潜心协助吴王治理安东四郡,必定是合适人选?

刘仁轨熟悉四郡情况,也是不错的人选。李绩严肃的说。

微臣以为刘弘基前去稳妥,再派执失思力从旁帮助,必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魏征迫不得已举荐贤良。

陛下,百官所言有理。赵牧回道。

若非要他举荐将领,他内心计划派神武军诸将前去。诸将最为熟悉四郡情况,不过,神武军征战未归,即使归来也需休整,再者和李恪搅和在一起,容易让人觉得他支持李恪,干脆附和百官建议。

陛下,夔国公协助吴王百利而无一害。长孙无忌支持岑文本的提议,神色坚定的说:微臣觉得太子身为储君,也该熟悉军务,陈国公侯君集闲赋,何不让陈国公传授太子兵法韬略呢?

他心似明镜,岑文本,魏征等诚心诚意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既推荐刘弘基,又推荐执失思力,朝廷悍将渐渐与李恪搭上关系,太子再不做出改变,再不拉拢军中将领,恐为时已晚。

侯君集出身于秦王府,乃沙场宿将,皇上心腹,近来来受皇上冷落,但军功,军事造诣皆远胜于刘弘基。

何况侯君集处于消沉之时,突然获得太子提携,必死心塌地效忠于太子。

关键皇上分明有意启用侯君集,百官碍于侯君集过往表现,纷纷闭嘴不提对方,皇上成为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他适时举荐侯君集,恰好和皇上内心所盼不谋而合。

顿时,萧瑀,魏征,赵牧,李绩,李道宗不约而同瞥向长孙无忌,为太子谋划已经达到这等光明正大的地步吗?

不过,长孙无忌举荐侯君集,赵牧,李绩,李道宗皆松口气,不论怎样别拉扯自己。

长孙无忌注意到几人表情,丝毫没有半点诧异,他快速收回目光望向李世民,最终该怎样定夺,绝非赵牧,李绩,李道宗等能决定的,最终靠皇上决定。

龙椅上,李世民龙颜大悦,长孙无忌不愧为秦王出来的,清楚他内心所想,爽快的说:文本,拟旨传令,即日起侯君集为太子太傅,督导太子兵法,任吏部尚书。刘弘基为安东都护府长史,执失思力为安东都护府司马,辅佐吴王处理四郡事务,吴王凯旋时,同吴王同时赴任。

喏。

岑文本作揖领命。

闻之,长孙无忌面不改色,内心前所未有大喜。

吴王建功回京,即刻远赴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