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都察院改革(4 / 6)
制定的‘皇明祖训’。”
高友玑果然是去哪里都得罪人,一开口就直接说出了最核心的问题。
说的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高友玑说的是不错的。
大明朝的很多东西,为什么一直以来都难以改革。就是因为朱元璋弄了个“皇明祖训”,里面写的都是一些规矩、礼仪、训话,让后辈天天看、天天学。谁要是敢改革,别人就要拿着这个跟你说,你不孝。那些大臣劝谏皇帝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朱元璋钦定的“皇明祖训”。说皇帝不遵守祖制。
朱元璋把后面很多皇帝都束缚住了。
当然也是因为后面的那些皇帝,一个个都是没有什么魄力的,也不想有什么魄力。有些皇帝倒是很聪明,但却是把聪明用在了吃喝玩乐上。
“高卿,你大胆。”
“皇上,臣乃肺腑之言。”
皇帝不说什么,高友玑还不会怎么样。
但皇帝说自己大胆,高友玑反而是来了脾气。朱厚熜有时候对于这些读书人是真的难以理解。看着倔强的高友玑,笑着道:“高卿,你说的也对。太祖高皇帝对于宗藩有规定,吾等后辈也不好随意改正。但高卿说的也对,宗藩获得朝廷优待是一方面,他们横行地方,侵吞田地又是另一回事情。太祖高皇帝可没说让他们侵吞田地,让他们在地方横行。这些事情该管,也是你们都察院应该严查的事情。”
朱厚熜想了想道:“就按照高卿的意思。都察院成立省都察院,就选择浙江和河南。为了此次改革的胜利,成立省都察院,任命的省都御史的人选,一定要选择精明能干的。”
“皇上,臣推荐一人。”
“谁。”
“原河南提学副使,现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兼提督四夷馆的边贡。”
“边贡?”
朱厚熜想了想。
提学副使,并不是正式官位。所谓的提学副使指的就是提刑按察使司的按察副使,提督学道的官职,是一个正四品的官员。而南京太仆寺少卿,也是一个正四品的官员。
加上都是京外的职务,职位算是很低了。如果是一般的外放正四品官员,皇帝是不可能认识的。
但朱厚熜还是很快想了起来。
道:“边贡,是不是那个动不动就跟人吟诗作对,满腹牢骚的边贡。”
朱厚熜很快想起来了。
边贡名气不小。
边贡此人最喜欢和一帮文人一起吟诗作对。而且他的诗词当中,各种牢骚不断。批评阉党,批评官场腐败,也批评那些朝廷重臣,批评朝廷政策,更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仕途不顺。
因为在朝中老是得罪朝廷重臣,所以被外放之后,一直都没有机会重新回到京城。还好边贡懂得分寸,没有抨击皇帝,要不然也不可能还在官场上混。
“皇上,边少卿虽然牢骚多,但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边少卿在荆州担任知府期间,踏遍荆州,探查民情,整个荆州吏治大为变好。担任河南提学副使期间,不受请托、秉公择优;不以亲疏为条件,而以文才取舍,虽友人亦不例外,朝野对他是一片清正廉明之赞誉。只是和皇上说的那样,他喜欢写诗发牢骚,诗词当中也有很多讽刺之言,因此一直无法升官。边少卿才华惊人,能力出色,为人清廉刚强,非常适合在都察院。”
“既然高卿认为他不错,那么就让他去河南吧。让他担任省都御史,品级和都察院副都御史一样,都是正三品。不过也告诉他,牢骚太甚防肠断,让他少一些牢骚,多做点实事。”
“是。”
既然决定让高友玑负责都察院改革,那么有些权力还是要给的。
不给权力,还想让人干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每一次改革,最容易引发党争。就是因为想要改革,那么改革大臣肯定是要重用支持自己改革的那些大臣。这些改革派大臣上位,肯定是要顶替原来大臣的位置,他们怎么可能同意。这样双方矛盾就会迅速激化。
现在高友玑要推动都察院改革,肯定是需要自己的人。因此朱厚熜虽然对于边贡这个天天发牢骚的官员没什么好印象,但也答应高友玑的推荐。
“皇上,臣还想推荐一人。”
“谁?”
“巡按贵州御史陈克宅。此人有勇有谋,文武双全,魄力非凡,臣想提拔他为省都察院副都御史。”
“这个否了。”
朱厚熜摇头。
高友玑一愣,刚刚朱厚熜明明不喜欢边贡,但都同意边贡担任河南都察院都御史。相比起边贡来说,陈克宅应该是皇帝很喜欢的官员才对。
四十九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
而且陈克宅在地方上做的事情,应该是很对皇帝的胃口。特别是他在担任知县的时候,清丈田地、统计人口、改革徭役、兴修水利、裁汰冗兵、刷新吏治,每一个都是皇帝很喜欢的事情。
后来担任督察院御史,也是做的非常好。
巡视广西的时候,还练过兵、打过仗,平定过叛乱。平定广西叛乱的时候,作为巡按御史非常果断迅速。且因为屡屡弹劾朝廷重臣,在御史当中也是非常有名气。提拔他为地方都察院副都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