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都察院改革(3 / 6)

加入书签

还有朕希望以后都察院官员的升迁,主要在都察院内部,和其他部门不进行交叉。这样是为了防止都察院成为朝廷重臣党争,互相攻击的地方。”

“臣会努力。”

“不过成立省都察院,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朕的意思是,先找一两个省份试验一下。看看效果,如果效果不好,那么就可以及时的停止改革。如果效果良好,就可以慢慢的推广到全国。高卿,你看呢?”

“皇上英明。这样朝廷可以进退自如,也不会引起混乱。就算是真的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也可以及时终止。”

高友玑很支持朱厚熜的想法。

甚至可以说,高友玑心目中,朱厚熜真的是一个明君。小小的年纪,胸有丘壑,江山社稷都在小皇帝的胸怀当中。看看关于都察院改革的想法。

石破天惊。

但又不着急,愿意慢慢来。从一两个省份开始推广。历史上不是没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可惜这些皇帝都是志大才疏。有雄心抱负,但却没有匹配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反而是让天下动荡。

可是眼前的小皇帝不一样。

有雄心抱负,同样有出色的手腕。这才是明君之姿。

高友玑喜欢这样的皇帝。

朱厚熜很直接的道:“高卿,如果让你选择两个省份,进行都察院改革,你会选择哪两个省份?”

“浙江,河南。”

“说说。”

朱厚熜是信任高友玑的。

袁宗皋活着的时候,对于高友玑的评价也是非常高。应该说高友玑是袁宗皋推荐给朱厚熜的。本来朱厚熜是想让高友玑去吏部,但袁宗皋认为高友玑能力很强,不应该只是局限在吏部,应该有更大的舞台。

就是因为高友玑这个人能力很强。

在地方当官的时候,不管是做什么官员,政绩都是非常好。朱厚熜是皇帝,制定大致的政策之后,就让下面的官员去做,这才是正道。

皇帝事事都管,才是笨皇帝。

现在朱厚熜定了督察院改革的大方向,怎么改革,改革的一些细则,是需要高友玑去完善的。朱厚熜养着高友玑这样的大臣,就是为了干这种事情的。

“从嘉靖二年开始浙江一直动乱不定。先是‘争贡之役’,接着是王部堂(王琼)清查浙江卫所,然后是史道他们丈量田地。正因为浙江混乱,且浙江官场动荡,所以接受能力也会很强。在浙江成立浙江省都察院,不会有太大的阻力。浙江方面也容易接受。”

“嗯,有道理。”

浙江这一年来事情太多。

各种事情接踵而来。浙江官场更是动荡不安,清洗了不知道多少官员。浙江是朱厚熜的改革省份,各种改革试点都在浙江进行。

再多一个省都察院也没什么。

“那么河南呢?”

“皇上,请恕臣斗胆。”

“没事,说吧。”

“河南是我朝宗藩最多的省份,河南本就不是富裕的省份。现在河南一年的田赋,支付给宗藩俸禄都很困难。再过几年河南田赋肯定是付不起宗藩俸禄。但宗藩还不满足,不考虑朝廷的困难,忘记了朝廷恩典。他们在河南大肆兼并土地,弄得天怒人怨,到处都是失去土地的流民。结果现在的河南是全国流民最多的省份。若放任不管,几十年后河南将不复朝廷之河南,河南百姓将不复朝廷之民。河南是中原腹地,若河南大乱,则朝廷如何处理?中原不在,国将不国。”

现在的河南并不是新中国时候的河南。

在新中国河南是大粮仓,周围省份都要吃河南的粮食。但现在的河南,很多土地是非常贫瘠的。可是这样的河南,却分封了大量的宗藩。

号称天下宗藩五分之一都在河南,可以看出河南宗藩之害。而这些河南宗藩侵吞的都是河南最好的土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都成为了流民。

明武宗时期流民暴乱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北直隶和河南,而这里面大部分的流民都是来自河南。而河南流民之所以这么多,和宗藩侵吞他们土地是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高友玑说的正是河南宗藩问题。

朱厚熜问道:“朕听闻你巡抚大同的时候,和当地宗藩冲突颇多。”

“皇上,臣并非对宗藩怀有怨恨,也非是要对宗藩怀恨报复。而是河南、山西、湖广、山东等地的宗藩,真的成为了朝廷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负担。若不解决,未来必成朝廷最大隐患。特别是若放任他们侵吞地方田地,未来朝廷从何处收税?”

高友玑立马解释。

如果被人传为自己对宗藩怀恨报复,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也就是现在,如果是放在朱元璋时期,这样的话传出去那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朱元璋分封朱姓王爷的时候,不是没有大臣反对。不过朱元璋以离间宗室骨肉之情为由,直接拉出去砍头。

现在就算是好了很多,但宗藩问题依旧是最敏感的事情。

“高卿,朕不是怪你。朕是在考虑,以你当时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的身份,都因为宗藩问题被降二级使用。宗藩问题应该是多么复杂,才会出现这种事情。”

“皇上,宗藩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太祖高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