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心照不宣(4...(1 / 3)

加入书签

王克敏接到王七的信以后,觉得有些奇怪了。按理说,这飞贼进宅,目的往往都是金银细软,而且,自己宅子里有那么一排房子放古董的事情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哦,不,至少那个秦大夫就是知道的,可这能说明什么呢?

还有,正房的高氏不让声张,报官是报了,可是现如今在四九城里,那些警察们连薪水都拿不到,如何能下力气的去破案?这些混杂在一起,王克敏不得不想的多一些了,对这次南下上海的行程又多了一番心思,为了自己他也得借钱啊。

要说这王克敏的脑子不好使,那是不可能的,作为前清最后一届的举人,从这点上说,年长一轮的他与皇甫淳还是同年呢。可是这王克敏在中举后压根就没去参加会试,反而是找人捐了个后补道的官职,然后又找人活动,还弄了个实缺。

王克敏善于钻营,有了实缺后,还被委派到了日本,充当了朝廷控制留日学生代理人的角色,在其间,他自己也趁机学了不少新学。在日本四年,别人要么是官派的留学生,要么是自掏腰包的留学生,只有王克敏是以官身在日本使馆里。

在日本三年多后,他奉调回到了国内,先后在度支部和外务部里担任官职,那个时候的王克敏可谓是当打之年的干才,别看人家不是进士及第,可在官场里混的一样风生水起,辛亥年的时候,他已经是直隶总督府的幕僚。

要说,前清的官员留任的本来就不多,而能够在民国又混得风生水起的就更少,而王克敏却是越混有模样,他居然利用出洋考察的机会与欧洲的资本结识了,随即在京城成立了中法银行,他任中方的总经理,从此,他又与北洋政权混在一起,还担任了财务总局的局长,由于善于搞钱,被人称“钱鬼子”。

去年,直皖大战,最后直系获得了胜利,而这个钱鬼子又靠着王士珍的关系,与直系的头头曹锟混到了一起,这次南下淞沪,目的就是去十里洋场找洋人借钱。

这样的一个人,脑子焉能被王七粗粗写的几件事情给迷住了眼睛?他心里稍微一合计,就知道这是碰上道上的狠人了。作为一个混迹于官场、商场和社会上的老油条,他焉能不懂得道上的规矩?人家要是真的下狠手,就他藏在那几趟房子里的物件,估计剩不了几件,人家这是给面子,只拿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你有直系撑腰又如何?道上的人都是高来高去,神龙见首不见尾,一群大兵手里拿着洋枪打谁啊?你真要是逼急了,不定出来个什么“死士”,把一切责任都扛下来,那些大兵就算是对你有交代了,难道说你钱鬼子还能真跟人家“抗”?

王克敏在沪上一行多少还是想出法子搞钱了,其实说穿了,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直接从外国银行贷款是不可能的,除了当年段祺瑞利用手上的权利做出了诸多抵押,从日本人手里借到钱外,西方列强的在华银行全都不肯如此借钱。

于是,王克敏提出,让外国银行担保,由北洋财务总局发行新的国债,这样的事情本来是谈的挺好的,可当孙文在广州成立了非常民国政权后,洋人就有话说了,你这都四分五裂了,怎么让我们可以担保?这个事情就办不下去了,所以,王克敏这才南下上海去找那些外国银行的大班们商议。

当时北洋政权的财政收入非常可怜,而直奉两派临时合作的基础非常脆弱,这里面的关系很复杂,日本人在支持皖系失败后,把目光又投向了奉系,此时的张作霖可以说是蛇鼠两端,一方面与直系保持关系,一方面又与日本人勾勾搭搭。

王克敏在上海,搅动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外国银行继续为发行国债出具书面担保,而此时的英法等国也都在寻找新的在华代理人,这个事情磕磕绊绊的算是让王克敏办成了,这一年,北洋政权发行的国债加上后来演变出来的“库券”等等,一共发行了1.44亿元,可以说是创了一个纪录。

可又有谁知道,这年发行的国债和库券,其中有8千万是回收民国初年发行的国债和延期的整理国债呢?什么是整理国债?就是已经到期的国债无法兑付,就用新发行的国债券替换,相当于展期了,这样的鬼点子也就只有钱鬼子这样的人想得出来,各种花样翻来覆去的玩,弄得民生凋敝哀鸿遍野。

钱鬼子王克敏在上海呆了一个多月,搞到一点钱,然后就匆匆的返回京城,到了家,他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己的藏古董的房子里去检查,丢的东西他还真不是很清楚是啥,自己珍爱的古玩和书籍字画是一样没少,他觉得事情还真是邪门。

老妈子不会写字,她是最熟悉那边有啥了,经她的描述,王七才列出了失窃的清单,王克敏拿到清单看了半晌才想起来,这些东西是自己那个过继的儿子从同学手上骗买的,当时他记得只花了200多块银元。而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那个继子自己就贪污了一半,当时,那小子只给了同学苏结清100块银元。

“这几样东西……不对,有一尊铜像我记得好像是给了秦大夫了,后来秦大夫说是被贼人偷了,看来,这几样东西是有来历的,不知道。”

王克敏沉吟了半晌,还是没有理出头绪来,于是干脆放下不去想了。

弄回来了一些钱,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