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心照不宣(3...(1 / 3)

加入书签

皇甫淳提前给在张家口的车站打了电话,作为修这条铁路的第一批人,尤其还在那边与一群蒙古人打过交道的他,在当地蒙古人中的威望是很高的。正是由于皇甫淳提前给那边的蒙八旗开辟了一条新路,还给他们送过去一批枪支,使当地蒙古人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至今,那些蒙古人还在念叨他。

皇甫淳是直接给张家口车站的警务室打的电话,找的是这个警务室的总办邬丝茅,当年,跟着修路的那支队伍,在铁路京张铁路修完后,也是改变了编制,成为运行铁路上的警察,关宝珊自然是留下来当了铁路警局的局长,而他的大舅哥邬丝茅也跟着一起,留在张家口车站当总办了。

而冯化民和小徐子则是受到皇甫淳的委托,让詹眷诚报送去了保定军校,后来成为了吴子玉的部下,现如今,一个是营长,一个在吴子玉的大营里当副官。

民国后,这口外附近的蒙古人是最早融入汉文化里的,当年的康保镇总管瑞奇现如今已经是民国二年设置的张北县的县长了。这说起来,瑞奇在清朝的时候混的不咋地,可到了民国却是混的风生水起,现如今,也随着大流,汉姓姓白。

接到老熟人的电话,邬丝茅自然是没话说,直接去找白县长,瑞奇一听是“恩人”皇甫淳找他借脚夫,二话没说就从自己的卫队里挑选了几个强壮高大的派了出去,还叮嘱那些人,“皇爷叫你们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许瞎打听,也不许怂包。”

在白瑞奇看来,说皇甫淳是恩人,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皇甫淳帮助他们最先开辟了与铁路的联运,开辟了口外的商道,后来还给他送来了快枪,正是这批快枪让白瑞奇的队伍很快就壮大了,有了商道,有了钱,白瑞奇又扩张了队伍,方圆几百里就没有宵小敢来犯嘀咕了,周边的蒙族人对其是顶礼膜拜。

辛亥时,又是他站出来让周边的蒙人围在一起,在大局还未定的时候就宣布中立自治,后来,外蒙那边脱离,又是白瑞奇对身边人说出“只有傻瓜才会放着参天大树不靠去依仗老毛子”,所以,现如今已经年逾五十的白瑞奇在当地可谓是“德高望重”,新设置的张北县县长自然也就是他的了。

白瑞奇的卫士们对当地也是熟门熟路,牵着马直接就上了火车,到了沙城站才下来,而皇甫淳早就等在那里了,说起来,那几个人十多年前都见过皇甫淳的。

皇甫淳之所以叫上这几个人,还是怕路上遇上流寇,这里说的流寇可不是一般的土匪,而是在兵荒马乱年月里打散的溃兵,那些溃兵也是很有眼色的,如果你是一个人,还背着沉重的包袱,对不起,那就吃定你了。可要是你身边跟着几个五大三粗的人,还都带着家伙,那些人就会蔫乎的溜开,绝对不会找麻烦。

从沙城出来走的就是山道,好在有马,还不算是很辛苦,等到了吴三家,已经是擦黑了,这吴三家其实就是在道观边上二十丈开外新修的几间平房,这还是皇甫淳拿钱给吴三修的,目的也就是不让吴三住进道观里去,在皇甫淳看来,道观是清修的场所,世俗人最好还是别进去,至少是对师叔的不敬。

如果单纯的给钱盖房子,就能让吴三不去?这怕是有点悬,就是吴三不去,会不会有其它逃难的,族里霸道的人去呢?肯定会有,靠吴三在那里阻拦都不一定能行,为此,皇甫淳放出话了,那里是玄门之地,局外人贸然进入是要出事的。

皇甫淳的这个话可以说还是叫人信服的,起码赵员外就信。当年,赵员外就是找老道凌霄子算过一卦,结果奇准不说,还让他发了个不清不楚。

后来,赵员外的一个族弟不信邪,想要到观里去参观,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占为己有,结果,去的当天就摔了一个跟斗,生生的把腿摔断了,从此,周围的人都信了,再也没人敢打道观的主意了,只有吴三定期顶礼膜拜后去打扫。

那人不知道的是,他的事情赵员外当天就给铁路上的关宝珊打了电话,他们现在都是熟人,许多买卖也是联手在做,关宝珊一听,就觉得得告诉皇甫淳。

说起来,在那段日子里,皇甫淳是做了许多好事的,关宝珊自己知道,要不是皇甫先生的指点好关照,就他家的那点家底,辛亥年不被扫地出门就算是万幸了。正是皇甫淳的关照和指点,使现在的关宝珊位居京绥铁路警察局长,不仅官位高,收入也是颇丰,在京城的老宅上早就翻新加盖了好几进房子了。

到了吴三的家,皇甫淳笑嘻嘻的扔给了吴三一个大油纸包,这是他在沙城街面上买的熟食,然后才叫吴三烧水做饭,最后还要在这里住一晚。

吴三家修的可不算是四合院,是那种没有尖顶的“平”房,然后在两侧又加盖了两趟平房,前面再围上一个院子,这是典型的修路队工棚的模式。皇甫淳之所以给吴三盖这样的房子,一来是实用,房间多,可以多住人,二来也是对周边匪盗的一种暗示,能盖这样形制的房子,该是什么人家?

其实吴三啥人家都不是,在族里也就是寂寂无名,可现在,都知道他靠上了铁路的大佬,不仅给了地,还给了房子,可以说,一下子从赤贫的佃农变成了小小的自耕农了,有人羡慕,有人说他是前世积德修来的福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