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江湖人(1)(1 / 3)

加入书签

听到李长泰的话,黎黄陂翻了翻眼皮,没有接过李长泰的话茬,他知道李长泰对自己被逼着“退休”心里是不舒坦甚至是不甘心的,可他能说啥?自己不也是一样的吗?要论起心里的不舒坦,黎元洪比李长泰更甚,可现在说还有用吗?

看着包厢外面站着的警卫,黎黄陂继续他的话题,对着李志清说道,“小子,你看到他们身上背的枪吗,那也是驳壳枪,可是枪管硬是短了40米厘。足足有一寸多,他们那枪碰上了你这把,根本就不是对手,你这边可以打到他们那边,那边是打不到你这边的,这就告诉我们,国家不强,输了阵仗,到哪里都是要受欺负的,德国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所以啊,你在今后,但凡能帮国家做点事情的时候就不要退缩,放手去做,就算是做不来,没条件,你也要独善其身。”

这个话也算是接回了李长泰刚才的感叹,更让李志清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那天,李志清陪着俩老爷子在茶楼里混了一上午,直到过了晌午,他不走也不行了,得去火车站去赶火车了,要不然赶夜班的车就太晚了,天寒地冻的挺难。

陪着黎黄陂喝茶,听说书的说三国,中间空挡的时候,李志清把皇甫淳托办的事情对黎老爷子说了,黎黄陂眼珠子一转,连连点头,很有深意的看着李志清。

“他能把这样的事情托付给你,可见他对你的信任,不过,这也是对你的一次考验啊。”老头子说着话嗑起了瓜子,“你办成了,在他的心目里就拔高许多,办不成,他也不会怪你,可你的能耐有多少人家心里也清楚了。”

“这事办不办的成我倒是没去想,但我肯定去办,为了这个事情,皇甫大哥还教了我不少旁门左道上的切口,我都在想,他不是文士出身吗?怎么能懂得下九流里的名堂呢?难道说他还有很多秘密不显露出来?”李志清困惑的说道。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黎黄陂乐呵呵的笑了,“建立新军,从使用砍刀和长矛换成使用西式快枪……哦,就是一些军校里说的,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转换才多少年啊?有没有三十年?真正普及到军队里,不过是庚子年后的事情。”

“没错,当年我去当兵,考的还是耍大刀呢!”李长泰在旁边说道。

“而在民间乡下,习武之风可不在少数,许多人都是有门派的。”黎黄陂微笑着继续说道,“许多将军其实都是有武学门派的,你爹没有告诉你,他是啥门派的吗?李老哥,有些事情还是要交代清楚,一旦我们不在了,让他们知道老根。”

“嘻嘻!我虽然学的是六合门的功夫,可惜,没有列入门墙,对外也不敢乱说啊,后来到了新军,耍大刀片子也不吃香了,就再也没提了。”李长泰说道。

“瞅瞅,你爹都练过,那皇甫就不练吗?他可是十六岁就一个人出来行走江湖了,你想想看,手上没两把刷子,他能活的那么滋润?再说了,你是北方人,可你这身量好像还没有他高吧?他到底是啥门派的没跟我说,我也没问,他的功夫啥样我也不知道,但以我多年的行伍经验来看,他绝对不是个柔弱书生……哦,对了,他不说告诉你啥师叔的事情吗?你没问问他那是啥道门的?”

“这个他倒是告诉我了,说是茅山派的一个旁支,说他是个记名弟子,还说他的这个门派都是文人出家的,那个师叔是在江南长毛闹事的时候失去了家人后出家的,说是江湖上的一个隐士,其它的我就不知道了。”李志清说。

“呵呵,茅山派,不得了啊!”黎黄陂若有所思的说道,“我在南京谋职的时候就听说了,在南京下游的常州,可以说是山清水秀,而且香火很是不错。”

实际上这几个丘八也不过是听说,真正对茅山派的了解还真是不多。

茅山派也叫着茅山教,是道教大门派之一,成型于东晋时期,细算下来,可是要比全真教早上好几百年,由于金老先生写的武侠小说的传播,人们还以为全真教是正统,实际上,在道家,谈不上谁是正宗谁是旁门,这与道家最早提出的“尊道贵德,效法自然”有关,在历史上,道教和道家实际上还不是一回事。

道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道教则是一种“宗教实体”。顾名思义,“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所以,许多道家不是道教,而道教的发展也毫无规律,伴随着历史,各家兴衰。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些门派是规矩也是灵活的,比如茅山派里的分支就特别多,同时,其研究的内容也格外多,到了后来,许多旁门杂学都是其研究的对象,毕竟宗旨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涉及的面就很广了。

在历史上,有许多杰出人物都是道家的,比如老庄、鬼谷子及其门徒,智慧的杰出人物诸葛亮等等,尤其是到了隋唐以后,更是出了许多名人,诗仙李白也是道家的,还是茅山派的。元代著名画师黄公望也是道家的,不过是全真派的。

有了黎黄陂的解说,李志清下定决心,回到京城后就去落实皇甫淳交代的事情,所以,他才吃过了午饭后就匆匆的离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