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再居京城(1)(1 / 3)
处理完了在汉口的产业,皇甫淳带着翠儿和俩孩子再次北上了。到了京城后就住进了在天桥的那个宅子,这个时候的小苏子已经搬到学校去住了,翠儿来了后,就将原来给看家的老妈子辞了,那家人家也是很舍不得,可毕竟眼下的皇甫淳连个事由都没有,还带着一大家子,谁也不傻,将来怕是连工钱都拿不到,谁还会干守在这里呢?所以,话说开了,那佣人也就拿了遣散费麻溜的走了。
说,皇甫干嘛不住到师母家去呢?这里面就有个讲究了。皇甫淳是徒弟,不是佣人,住到师父家是不合礼法的。何况皇甫淳自己有宅子,关键是隔三差五的逢年过节的去看看师母,这就算是尽了礼数了,重要的是,师母在京城有个啥事情要办,那就是皇甫淳去跑了,至于说家里其它的事情,还是有俩佣人在府里的,不管怎么说,这詹家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
这段时间,外面闹的升级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从京城迅速的向全国蔓延,四号这天,愤怒的学生将时任交通总长兼财政总长的曹汝霖家给点火烧了,同时还把当年与曹汝霖一起签订《二十一条》的章宗祥也给痛打了一顿……
这天,正在小院里看报的皇甫淳看到老婆回来了,奇怪的问道,“翠儿,你今天不是去看师母的吗?怎么回来的这么快啊?是不是街面上又出事了?”
“过不去了,市面上罢市了,到处都是人,我十分担心师母一家的状况,就赶紧回来告诉你,我一个女人家不好去蹚浑水,你是男人,方便过去。”
“噢?闹的这么邪乎了?行,我自己过去看看。”说着话,皇甫淳走进屋里。
别说,翠儿说的有道理,皇甫淳心里也是担心师母一家,他穿好大褂,拿了点钱后就走到街面上,临走时还没忘记告诉翠儿在家看好孩子关好门。
出了门,皇甫淳让车夫走偏僻的巷子,那个时候的北平是四四方方的,可以说四通八达,只要你不是住在皇城边上,不是大宅院,总会有小路可以通达。
皇甫淳心里其实挺担心的,自己的那个师弟小苏子早就去参加了,根本就不把他这个师兄当回事,要是回来,没别的,就是要钱。对此,皇甫淳也没法去说,咋说?自己心里都闹不明白,难道去认同皖系搞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说起这皖系来,最后倒台的根源还是他们实行的卖国策略,那个帮助段合肥出谋划策的徐树铮就是一个为达目的不顾一切的“疯子”,为了扩张,不惜使用所有的手段,哪怕是被国人痛骂卖国,皖系核心人物也不在乎。
袁世凯去世后,皖系为了扩张,完全继承了袁世凯当年在世时与日本的各种猫腻,段合肥恢复了位置后,指令曹汝霖章宗祥等人先后向日本人借款一点四五亿日元,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汇率,一日元几乎可以兑换一块一块四毛银元!正是有了这笔钱,皖系才补发了欠饷,大肆扩军。
日本人能傻乎乎的借钱给皖系?那是不可能的,段祺瑞将当时中国的诸多权益拿出来抵押了。其中包括满蒙铁路、东北铁路、矿产等权益。
正是这些出卖国家权益的事情曝光,加之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作为战胜国应有的待遇,愤怒的国人一致认为是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这三人卖国。今天的报纸上已经登载这三人被免职的消息了,可是外面还在闹,这就不一般了。
巴黎和会上,国人不仅希望收回德国人在山东的势力范围,还要求废除让国人痛恨的《二十一条》,可等来的却是什么都没有,还让日本人将胶东给占了,前因后果被诸多报纸披露后,事情进一步发酵,最后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运动。
皇甫淳担心什么呢?当然是同样是学生的三个师弟师妹啦,此时的京城里,学生几乎全都出动了,如果师父的几个孩子也搅合进去了,万一被捕,咋办?
皇甫淳不知道的是,就在六月三号,光是在京城被捕的学生就多达一百七十多人,而在全国更是有高达八百多人被捕,不能不说,运动性质已经转变。
好不容易到了师母住的东不压桥胡同,见到院子门紧闭着,周围也没有人,这景象让皇甫淳心里很紧张,赶紧跑上去敲门,唉!这些天该把师母转移到乡下去的,在南口镇不是还有一套宅子吗?那里早就被皇甫淳给买下来了。
“谁啊?”一个苍老的声音问道,皇甫淳一听就知道,是看门的老头。
最早跟詹眷诚出来的林伯已经在几年前作古了,林龙林虎兄弟也被詹眷诚安排回了广东去做地主了,毕竟,人家不能老是跟着你不落地的到处跑。要不,在汉口的时候,皇甫淳也不至于去给师父另找保镖了。眼下这个老头是从河南逃荒来的,被皇甫淳在力巴市场找过来看门的。
“是我啊老常头,我是通达啊。”皇甫淳在门外喊道,“家里没出事吧?”
嘎吱,大门打开了,老常头让皇甫淳进去后又连忙把大门关好,还上锁了。
“大白天的锁门?老常头,家里是不是出啥事情了?”皇甫淳奇怪的问道。
“唉!是夫人吩咐的,说是不许小少爷他们出去!外面忒乱了。”
“喔!这样啊!”说着话,皇甫淳总算是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