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逼宫...(1 / 3)

加入书签

段祺瑞作为北洋军里的翘楚,他辞去了一切职务其实也是一招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他看来,他是想以平民的身份离开京城,返回合肥老家的。

可是善于在官场上玩弄权术的袁世凯如何能够放虎归山?就是下面的那些谋士也纷纷献策,给段祺瑞诸多福利待遇,保证原来的薪饷不变等等,都是要把段祺瑞羁绊在京城里。不光是段祺瑞,黎元洪不也是这样被圈养着吗?

在袁世凯看来,下面的那些将军里,真正能够呼风唤雨的也就是这俩人,所以,全部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绝对是不可以轻易的放走。享受这个待遇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与黎元洪差不多的前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的协统蔡锷。

与黎元洪和段祺瑞不同,蔡锷年纪要晚上一辈人,虽然也是少小离家,可是,从一开始,蔡锷就是奔着新学和有志向抱负去的。先后师从梁启超、谭嗣同等名儒大家。十七岁就远赴日本求学,本来是学工商的,庚子事变后,觉得国家积贫积弱,得打出天下来,于是,蔡锷改学军事。

蔡锷学成回国的时候,正赶上满清要推广小站新军的方略,于是,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的初等军校里担任教习,最后逐渐的升职为广西讲武堂总办。这倒是与黎元洪在武昌首义前颇为相似,黎元洪当时就是湖广军校的总办。

辛亥年,满清朝廷扩军,在云南新建了第十九镇,蔡锷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十九镇中唯一齐装满员的第三十七协的协统。而此时的蔡锷早就是同盟会员了。当时的昆明只有三十七协,其他的都是挂名,实际上任嘛没有。

辛亥首义后,同盟会发出各部革命党响应首义的通电,于是,在云南,由蔡锷李根源宣布脱离满清,并且成立了军政府,蔡锷当仁不让的成为总司令,云南都督。这点上与黎元洪是不一样的,黎元洪是半推半就,而蔡锷是早就想干了。

对于蔡锷,袁世凯是没怎么放在心上的,毕竟,当时的云南在军力上无法与北洋军相比,所以,蔡锷进京后,还是给了实职的,这也是与蔡锷早年所学和年纪有关,他被袁世凯任命为任全国经界局督办,啥是经界局啊?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经界局是掌办全国土地的调查、测丈、登记事务的。

这个机构实际上是袁世凯因人设位的产物,注明了,是特设官,直接对大总统负责,后来,袁世凯没了,蔡锷也病故,到了民国九年就被裁撤了。

实际上,蔡锷分管的经界局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说是调查和测丈,说白了就是要绘制各地乃至全国的地图,而地图在军事上经济上的作用,不言而喻。

据说,蔡锷进京的时候,对袁世凯是有期望的,事实上,袁世凯在头三年干的也的确不错,可是,到了民国四年,满京城的忽悠要登基,这就让蔡锷感觉非常的不爽,可是,蔡锷不是莽夫,不是没心眼的人,他很清楚,想要反对袁世凯称帝,在京城里表态发通电都没有用,只要人走出去,才能揭竿而起!

蔡锷是典型的南方人,边看他年纪不大,可是在官场上也是混迹了十几年了,可以说,他藏的很深。当他彻底的看穿了京城里的这个闹剧后,就开始策划脱离这边的行动,加上他本身身体的确是不好,提出去天津看病已经好几次了。

让袁家彻底放心的是,筹安会在发起“劝大总统登基”的请愿书上,蔡锷连眉毛都没有皱一下就签字了,这可是明确的表明了态度。于是,在袁世凯还没有登基之前,就乘船东渡日本“求医”,然后辗转到了越南,最后回到了昆明。

皇甫淳指的就是蔡松坡的出走,在皇甫淳看来,蔡松坡的离开绝对不简单。

“蔡松坡不是去日本求医了吗?他一个孤家寡人,离开军队许久了,何况,他在京城里的名声……可是不怎么好啊!他能搞出啥名堂?”段祺瑞不以为然。

“前辈,你可是合肥人,虽然长期在北方,可你忘记南方人的狡猾了?如果蔡松坡不那样自污,我还相信他不会有啥举动,一个年轻时就加入革命党,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人,能这么快就堕落到被人不耻?太假了!”皇甫淳嘿嘿笑道。

皇甫淳的话点醒了段祺瑞,他眨巴眨巴眼睛,“小友说的有理啊!以蔡松坡当年在南方当军校会办总办的经历,不知道有多少军官是出自他的门下!”

“何止啊!我的一个老乡也去了那边,在辛亥首义之后,蔡松坡第一时间就兼任了云南讲武堂的校长,李根源不过是面上的,云南那边的军官见到蔡松坡都要自称学生,他要是回到云南,不搞点事出来才怪!”皇甫淳说道。

听到这里,段祺瑞也是倒抽一口凉气。在清末民初,全国的军校只有三个,分别是保定那个陆军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和云南讲武堂。而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云南讲武堂培养的学生在云贵川两广乃至两湖军中颇多,并且,那里是南方革命党的大本营,一旦蔡松坡回去,还真的是很难说了。

“你是说蔡锷是有意制造假象,然后借故跳出去的?”段祺瑞实际上不是在问,“项城如此老辣之人,怎么就没看出年轻小子玩的这一把呢?”

“蔡松坡被隔离在京城,手上无兵无权,又花天酒地,这在袁项城看来,他已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