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逼宫...(1 / 3)

加入书签

让段祺瑞完全没有想到的是,黎元洪居然用英语回答他,“一个小友尔,说起来还是你的老乡,就是交通部铁路公司里的襄理皇甫淳,字通达。”

说完了,黎元洪竟然扬长而去,要知道,这黎元洪与段祺瑞可是不一样,在他的身边,那可是有好几个袁世凯派来的卧底,明着是黎元洪的跟包,实际上是监视黎元洪的。而段祺瑞身边就没有这样的人,袁世凯也不派,派了也没有用,分分钟查清楚,大家都知道那种把戏,一旦撕破脸,谁都过不了好日子。

要是换个人,比如说曹锟、冯国璋这些人,黎元洪说的那几句洋话就是对牛弹琴了,可是,段祺瑞是在德国留洋的啊,前后在军校和克虏伯火炮厂里呆了二年多,他不可能听不懂黎元洪的英语,这些都是黎元洪算计好了的。

段祺瑞是在1888年去德国留学的,那个年代,根本不可能为他们配置通译,不是花不起钱,而是找不到人。所以,他们到了当地后,再怎么别扭也要学习当地的语言,否则,这课怎么听?实际上,在武备学堂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接触洋文了,出国人员是经过考试才录取的,考什么?洋文呗。

德语在当时与英语几乎就是想通的,就像是我们这边的方言一样,有些叫法不同,比划比划就明白了,好比南方人管红薯叫“红苕”,北方人叫“地瓜”,八竿子打不着,可遇上了,稍微掰扯一下大家就都明白了。

黎元洪在医馆里的说话,跟随的卧底压根就整不明白,还以为是跟洋大夫说什么呢,回去的报告上自然是“偶遇段芝泉,段问黎身后高人何许,黎不答。”

这样的报告就连送到袁世凯手边都难,太没有价值了。负责在后面监视的袁克定也认为,“两个人还真算是聪明,看来是我们想多了。”

表面上,黎元洪一声不吭,一心一意的想在天津做生意。段祺瑞更绝,写了一幅字自勉,啥字?“能忍自安”,写好了,还挂在自己的家里。这幅字传到袁世凯的耳朵里,袁世凯也是心领神会。大家都留点面子,谁也别玩出格。

袁世凯是从前清朝廷里打滚混出来的,对于拥兵自重的将领是很敏感的。民国后,替袁世凯调兵遣将捭阖纵横的就是段祺瑞,可等到袁世凯大总统的位置坐稳了后,在儿子袁克定的挑唆下,袁世凯就开始变花样了。

原来,北洋军的权力都在陆军部,等到后来,袁世凯成立了大元帅统帅办事处,将荫昌、段祺瑞、刘冠雄、萨镇冰、陈宦等人捏合到一起当成员,而管总的却是王士珍,王士珍是谁啊?那可是跟段祺瑞同期的武备学堂同学,跟袁世凯一起打过甲午战争的,论关系,那可比段祺瑞铁多了。

皇甫淳拿着几卷地图,大声的对公司里的人说,“段合肥想要回老家修铁路,找我去给他讲解,你们恪守岗位,说不定将来就有新的岗位了。”

这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可人家皇甫淳还有话啊,“我也是安徽人。”

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坐着段府派来的四轮马车,向东城走去。

到了段府,皇甫淳在马弁队长的引导下向内府走去,此时,段祺瑞也不顾外面的寒风,站在客厅门口等着呢,要说起来,此时的段祺瑞已经五十岁了,中等身高,略显清癯,一对稀疏的八字胡加上嘴唇下的一小撮胡须,在那个年代,段祺瑞的胡子在诸多军阀中是真不威风的。

“没想到皇甫先生是如此玉树临风,就你这架势,如果从军,怕已经是个团长了。”段祺瑞笑着对皇甫淳说道。

“在总长面前,哪里有小子的架势,外面冷,请前辈进去吧!”皇甫淳做出恭维的手势,自己则是跟在侧面。

到了客厅里,这里的地龙还是很暖和的,在京城里,也只有前清的王公贵胄家里修建了这样的取暖方式。地龙,其实就是与火炕的道理一样,不过是在房间的四周下面挖了暗道,与外面的火灶联通,老百姓家里是与做饭烧水的土灶连在一起,而在王公贵胄家里,那就是专门的取暖火道了。

在故宫里,你是看不到一个烟囱的,哪怕是御膳房,那里也没有烟囱,那故宫里是如何取暖和做饭的?用木炭,在故宫主要建筑的后面会有地坑,将燃烧的木炭倒进去,热气就会随着火道通向房屋里。在火道的尽头,实际上也是有个类似烟囱的排烟孔的,只不过,那里排出来的都是废气,没有烟火。

“敢问总长找我来何事?我不过是一个修铁路的小吏尔。”皇甫淳恭谨问道。

“好了,你也别装了,我前些日子去了天津看病,碰见了黎黄陂,是他告诉我的。找你来,就是想跟你聊聊时局。”段祺瑞正襟危坐的说道。

“您这可是问道于盲了,对于时局,想必前辈怕是早已心中了然。我一个年轻人哪里清楚?”皇甫淳说的很小心,这黎大哥把自己出卖了,玩的是个啥名堂?

“通达啊,你是读书人,当知道兼听则明的道理,我现在已经赋闲在家,听听下面的话不行吗?”段祺瑞还是很严肃的说道,“在我这里,你尽管畅所欲言,不会有问题的,就是说的不对,我也不会追究你什么的。”

皇甫淳眨巴着眼睛,脑子里飞快的转着,面对北洋军二号人物,又是这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