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闹剧...(1 / 3)
段祺瑞,与李鸿章是老乡,祖籍是合肥人,在那个时候,合肥只是泸州下面的一个小小的县而已。由于两人都是合肥人,加上年纪相差有四十多岁,李鸿章去世后,这段合肥的名号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段祺瑞的身上了。
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段六安,这是因为段祺瑞是出生在六安的,在那个年代,称呼人,有的以祖籍算,有的则是以出生地算,这就要看当事人自己了。黎元洪十四岁就离开了湖北,可对外,他还是宣称自己是黄陂人,也能说一口黄陂腔。张之洞是出生在贵州,十四岁的时候才回原籍参加科考。
段家和李家可不是就如此简单,事实上,段祺瑞的父亲在闹长毛的时候,就在李鸿章组建的淮军里干,后来,段祺瑞的父亲死在任上,段祺瑞又跟着叔叔去当兵,十七岁就从小兵干起。李鸿章创办天津武备学堂,段祺瑞去报考,名列前茅。对此,李鸿章的特别的开心,要知道,那个学堂第一次招生仅仅只有百名。
光绪十四年,李鸿章为了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在武备学堂毕业生中选派优秀者到德国学习军事。段祺瑞又抓住了这一良机,考了个第一名,遂被派到德国柏林,进入德国某军校,攻读炮科,见习时在著名克虏伯兵工厂实习炮工。
虽然,段祺瑞号称北洋之虎,可他与袁世凯的接触是在甲午战争以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新军,段祺瑞得到廕昌的推荐才与袁世凯共事的。以段祺瑞家的后台,在那个时候还真是可以不鸟袁世凯。可是段祺瑞对当时的清军也是深恶痛绝,学成回国后干的竟然是军械局里的闲差和去武备学堂当教习。
袁世凯最早的治军救国的理念是得到了段祺瑞的支持的,所以,当摄政王载沣玩把戏,想要杀掉袁世凯的时候,是段祺瑞直接下令在南苑搞演习,说那边有人要叛乱,明摆着威胁摄政王载沣,你老实点,否则,我北洋兵不好惹。
段祺瑞与李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呢?他的大女儿被他许配给了李鸿章的侄孙,那侄孙当时还在英国留学呢,压根不知道咋回事就被哄骗回来,可有了段祺瑞这样的老丈人,那也是牛掰的不行啊。
袁世凯自己亲自带出的来的将领其实不多,毕竟,他是在甲午战争后才在天津小站开始练新军的,严格意义上说,他接手的其实是李鸿章早年的设想。
夏天的时候,在四九城里就有了“筹安会”公开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当时的段祺瑞就极力反对,三番五次的登门拜访,准备劝解袁世凯放弃称帝的打算。结果,三次被袁世凯当面拒绝,二次吃了闭门羹,老袁是一意孤行,与段祺瑞分手。
于是,段祺瑞辞去一切职务,不参合袁世凯称帝的一切闹剧。念及与袁世凯十几年的袍泽之谊,段祺瑞才没有公开通电反对,在这一点上,手握重兵的冯国璋就不客气了,联合其他北洋将领给袁世凯发电报,要求他取消帝制。甚至还发表通电,让他连大总统都不要做了,应该让贤。
冯国璋之所以敢如此,也是因为他当时在南京,不像段祺瑞就在京城里,搞不好段祺瑞就成为宋教仁第二了,对这一点,段祺瑞是心知肚明。
眼看就要到年底了,皇甫淳也打算南下回家过年了。这天,正在铁路公司的办公室里看报纸,门房进来,说是有一个军人前来求见。皇甫淳以为又是吴子玉冯化民这些哥们前来打秋风,就笑呵呵的让人进来。
可是一见面,皇甫淳愣住了,因为他不认识眼前这个与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军人,于是就试探的问道,“敢问对面是哪位军爷啊?恕鄙人眼拙。”
“在下是合肥先生的马弁队长,先生让我前来给您一个帖子。”那军人说道。
皇甫淳结果帖子一看,顿时愣住了,上面写着,“同乡启瑞,盼与通达先生一叙,当下段某隐居,出门不是很方便,海涵,当备薄酒与君对饮。”
面对这样的邀请,皇甫淳有些不解了。他与段六安或者段合肥从无交集,并未谋面,就是在京城那么些年,也没有。自己虽然去天津找吴子玉,后来让冯化民小徐子等去保定军校,可都与段祺瑞是不想干的。而且,这张帖子上段祺瑞居然用的是他最早的名字,按照家族里的辈分,段祺瑞是应该叫段启瑞的。
“段总长相邀,鄙人着实惶惑,不知道当下要准备什么?”皇甫淳还是以总长敬称说话,“我不过一介布衣,不知道总长相邀是否是想询问铁路上的事情?”
那个军官摇头,“无须准备,只要先生去了就可以了,车子在外面等候。”
听说有车子来接,皇甫淳也是浑身一激灵,他可是知道,段祺瑞辞去军职后,人虽然还是住在京城里,可周围必定少不了监视之人啊,自己这样去……危险啊。
“先生无须担心,我们做了准备,对外,我们已经宣称是询问修路事宜,段先生的意思是要在家乡也修几条铁路。”那个军官笑着说道。
“哦,这样好,这样好!那我还是拿上一些地图为妙,免得……”
“段府什么样的地图没有啊?这个你完全没有必要拿!”
“呵呵,那是,不过,铁路公司的设计图与你们的地图是不一样的。”
那军官一愣,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长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