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1章(1 / 2)
石成武所提的建议虽然听起来极具诱惑力,不过陶弘方却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成武,照你的说法,我们利用舆论制造紧张局势,让对岸出现难民潮,然后把逃难的人口往我们这边驱赶,可这中间隔着一条长江要怎么实现?”
“要是我们派船去对岸接,大概只会吓到普通民众,让他们逃得更远吧?而且对岸的官府,应该也不会坐视民众渡江往我们这边跑。”
石成武听了陶弘方的质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就是我们需要通过舆论加以引导的地方了……我且问你,战乱在即,往哪里逃才是最安全的?”
陶弘方不假思索地应道:“当然是往未被战火波及的地方逃,如以对岸的江浦、六合两县为例,那安全区就是后方的滁州、凤阳了。”
石成武点点头道:“对岸民众如果因为战乱逃难,根本原因就是不看好明军的抵抗能力。而我们要让对岸民众意识到,就算逃往滁州、凤阳,也不见得就能完全避开战火,那里并不是真正的安全区。”
石成武说到这里,索性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指向与六合县、凤阳府相邻的一块区域道:“相比之下,这里是不是更为安全?”
陶弘方凝神望过去,石成武所指的区域,正是海汉控制下的扬州府。
海汉控制扬州的时间要比南京早得多,但为了保证扬州在江南地区的特殊贸易地位,海汉从未将扬州作为发动军事行动的前线来使用。
事实上即便是在接管扬州之后,该地区也一直保持着对大明的往来自由,相当于是两国之间的一块缓冲地带。虽然国家关系紧张,但仍有大量物资和银钱通过扬州这个特殊渠道,在两国间流通往来。
就连去年海汉所发起的攻势,也没有选择从扬州直接出兵攻打长江北岸,所以应天府原本的辖区中,位于长江北岸的六合、江浦两县,如今仍是在大明控制之下。
而大明也同样保持着默契,不会对扬州擅动刀兵,一方面是扬州的贸易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给海汉提供发动战争的借口。
如此一来,在江淮地区的安全程度排行榜上,扬州还真就要排到大明控制下的凤阳、滁州、泸州、和州、安庆等州府前面,被战火波及的可能性极低。
不过陶弘方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对岸的难民往扬州逃难,那好处也都被扬州接过去了,我们岂不成了白忙活?”
石成武微微摇头道:“这活不至于白干,我们可以先跟扬州管委会谈好,将当地接受的难民,按比例转移一部分到应天府境内安置。”
人口这项特殊资源,对海汉来说从来都是多多益善,优先度甚至比土地还要高。如能在不开战的情况下从大明获取大量人口,那这绝对是可以向执委会上报的大功一件。
对于制造难民潮的后果,两人不约而同想到的便是如何能将这些逃难民众收到应天府来,填补去年因为战乱而形成的人口流失。
而扬州只需做好接待措施,就能获得一批廉价人口,自然也不会拒绝这样自己找上门来的好事。
当然了,想要达成这样的效果,那这场戏就必须得往大了折腾,否则吓不到人,就根本谈不上制造难民潮了。而石成武所说的舆论导向,则是促成计划的重要手段,必须要在军方启动之前就开始实施。
要制造舆论,石成武的人手几乎都是干粗活的,还真不太合适这项任务,必须得依靠陶弘方这边的力量才有希望成事。
翌日,对岸官府刚收到消息,以为燕子矶出现的武装舰队真如陶弘方所声称的那样,只是正常调动换防,不会对大明发动战事。但就在此时,大明的探子却又从燕子矶码头传回了一些不一样的风声。
据称燕子矶码头已经开始秘密调集民船和战备物资,看似在为某种渡江作战行动的后勤辎重任务做准备。
而且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是燕子矶码头的上一级主管官员秦简召集各家船行管事开了会布置任务,大明探子便是从这会上得到的第一手信息。
根据秦简所透露的信息,海汉方面所需集结的民船数量极大,预计要三五百艘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日常江面巡防任务的需要。
要调动这么多民船的可能性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运载海汉大军攻打长江北岸。
秦简虽未在会上公布具体的行动时间,但却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各家船行做好相应的准备,一旦官府下令,他们就必须立即将手下船只集结至应天府江段,配合海汉军行事。
至于攻击目标,就算傻子也能想到,当然是与南京城仅有一江之隔的江浦、六合两县。
而前一天陶弘方所作出的表态,立刻就被视为了扰乱视听的烟雾弹。相较于陶弘方所说的“换防”,显然发动攻势才更符合海汉的一贯作派。
从船行会议传出的消息,很快又从别的地方得到了验证。
燕子矶码头对外声称因业务需要,开始大量招收临时雇工,工钱比平日高出了近三分之一。
南京城内的各家米行突然宣布因近期粮食供应紧张,所以对米面油等商品实施限购措施,以免有人囤货居奇、恶意炒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