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1章(1 / 3)
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孙丙知道清军这支火枪队从营地出来训练时一般都是徒步行进,也只有那名外国教官及其护卫人员会选择骑马。毕竟这处训练场距离清军大营非常近,给马匹装卸鞍辔花费的时间肯定比路上的时间更长,实在没有骑马出行的必要。而出现全员骑马的场面,就说明这支火枪队大概要去到离营地比较远的地方活动——说不定这便是时隔许久之后的又一次作战行动,也是孙丙一直在期待的战机。
孙丙立刻命人尽快赶回海岸的临时基地传令集结,让所有人做好交战准备。只要这支火枪队离开清军大营足够远,孙丙就会寻找动手的时机,力求一次解决掉这个隐患。
不过陆战队的藏身之处是在山林之中,要靠两条腿跟上清军的骑兵机动可不太容易。好在位置居高临下,通过观察倒是能将清军的行进方向提前判断出来,而且对方并未策马疾行,所以暂时还不至于会跟丢。
但陆战队的观察点距离海岸的临时基地有数里之遥,等传信回去完成集结再赶过来,时间上肯定会错过。所以孙丙只能先带了几个人徒步追踪,在沿途留下指引方向的标记,让大部队能尽快跟上来。
从清军大营往西南方向大约十里左右,便是依托大黑山山脉构建的堡垒防线了,分别在大黑山东南和西北方向有大片的密集堡垒区,大大小小的堡垒已经多达上百个。海汉即便武器装备占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扫清这一地区的清军堡垒。
海汉军之前也曾组织过几次大型攻势,但随即发现要攻克这些堡垒需要耗费大量的炮弹和火药,人员伤亡也在所难免,而且敌方会不断地补建新的堡垒来维持其防线纵深,要打下这地方的消耗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最后还是主动放弃了攻打堡垒防线的打算。
在那之后,双方便默契地停止了主动出击,开始依托各自的防线进入到战略对峙的局面。虽然不时还是会发生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大多只是在巡逻队层级的短暂交手,双方都很克制地没有投入更多的兵力。
清军控制的大黑山防线与海汉军驻守的金州地峡防线之间有大约不到十里的间隙,但这片地方基本都是平原地形,比较难以隐藏行迹,双方的巡逻队一般都不会离开己方防线太远。而上次清军火枪队便是在堡垒防线外围设伏,打了贪功冒进的海汉巡逻队一个猝不及防。
不过在那次交战之后,清军想要再用这种手段来伏击海汉巡逻队就不太容易实现了。在确认清军阵中装备有制式火枪后,海汉军就已经颁下军令,严禁巡逻队擅自远离预定巡逻路线活动。而两军防线之间相对空旷平坦的环境让清军很难提前设伏,如此精贵的一支小股部队又不敢轻易拉出去与海汉正面硬拼,加之已经入冬,所以火枪队才回到了后方大营,近期都没有再出动。
如果火枪队真是要去到大黑山防线的附近,由于地形环境容易暴露行迹,孙丙就不太可能跟上去了。好在敌人似乎并非打算出击,在行军了一段之后便向南转向了海岸。这样一来,行军路线其实就是贴着孙丙等人藏身的这片山林绕了一个大圈,从山前绕到了山后,总共走了大约十来里地。
这地方离陆战队设在海岸附近的临时基地也就只有七八里,不过援军肯定会先去到清军大营方向的观察点,然后才能顺着标记一路再绕到这里来。孙丙估计就算紧赶慢赶,援军起码也要两小时之后才能赶到此地。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敌人就在此地驻留个一天半天,这样便能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动手了。
换了一个环境让巴亚诺的心情也稍稍舒缓了一些,他原本打算让士兵们徒步完成行军,但后来想了想,这野外还有一定厚度的积雪,往返徒步二十多里实在有点不人道,最后还是安排了骑行。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士兵的身份背景,要是训练条件过于艰苦,那事后又会有一帮子巴亚诺惹不起的大人物会对他感到不满。
巴亚诺最终在山脚下选了一处与训练场相似的地方,一个底部平坦的山坳。他今天要安排火枪队训练的科目是战斗期间作战队列的推进和后撤,这也是困扰这支火枪队许久的一个战术科目,总是会有人跟不上行进节奏,从而导致整个队形的混乱。
巴亚诺传授给清军这支火枪队的战术是这个时代比较“先进”的线列步兵阵形,即排队枪毙战术,这在海汉的普通部队中也依然是最主要的作战方式。只不过海汉军的作战思想一向都是避免与敌人在空旷处正面硬拼,即便是在平原地带也会设法制造掩体,所以大多数时候是依托于防御工事来与敌人交手,通过武器性能的压制来获得战场上的优势。
而使用这种作战方式需要出色的战场指挥协调能力、土木工程营建能力、优异的武器装备性能等条件,同时代的对手们即便知道海汉这种作战方式更加高效,也很难进行效仿。
按照巴亚诺所掌握的战术,横队要在行进间保持整齐的队形,就必须要按照固定的步幅和步频行进,才能做到快慢一致。而为了帮助士兵们掌握这个节奏,这支火枪队还专门配有两名鼓手,以鼓点作为队伍的行进节奏标准。
巴亚诺对士兵的要求是在战场上一定要服从指挥,听口令完成前进、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