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八级工匠(1 / 2)
转眼来到正月十四,这天是星期天,俞大猷想到春节连续加班太辛苦,焊接工作也挺顺的,晚上食堂因厨师班休息没有饭,俞大猷临时动议请大家吃烤冷面。这是一道沈阳的小吃,西塔美食街做得最地道,于是,下班前俞大猷发出通知,今晚去西塔撮一顿。滕肖兰不喜欢人多闹腾,她素喜清净,不愿打扰别人,也不愿被人打扰,俞大猷深知她的性格,也不勉强,其他人尤其一车间的年轻技工们乐不可支,等手头的活干完,欢呼着换衣服,开车直奔西塔。
沈阳的西塔美食街是朝鲜族聚集区,冷面、烧烤、大酱汤和辣白菜引领着这条街的风尚,外地来沈阳的人常常慕名而来,沈阳人招呼朋友也喜欢选择那些门面不大却能吃出独特风味的小店。在西塔美食街,有一家叫“八级工匠”的烧烤店生意特别火,他家的烧烤肉串大,肉保真,价格也不高,食客盈门。这天晚上,俞大猷跟了一次风,预定的“八级工匠”。
车开到西塔时,沈阳城华灯初上,太原街人潮涌动,音乐和车流交织。美食街的位置并不在繁华地段,相反,它隐在一条小巷子里,这条巷子南北斜长,一端连着毛主席挥手向前进的红旗广场,一端连着市府大路,那些美食城、烧烤店就分布在这一区域。
俞大猷他们借手机导航找到“八级工匠”,这家店挨着一家部队的宾馆,那是一座四方大院,高大的松树遮挡了路人窥探其内部的目光,门岗有两名脸庞青春的持枪军人。俞大猷心想,“八级工匠”地址可能是精心选择的,起码挨着这么个特殊的邻居食客不敢随便造次,在沈阳,喝小酒作大妖的人也不是没有。
“八级工匠”的红黄两色灯笼在屋檐下亮了一排,柔和的灯光给人一种和谐和温暖。俞大猷他们找好停车位,下了车,直奔过去。
正月里的人们玩心还盛着,虽然刚到饭点,店里已经客满,喧嚷声充斥于耳。俞大猷一行进了包房,分坐两桌,点了烤鸡架、烤鸽子、烤冷面、烤串等,额外点了几样毛菜,酒是“勇闯天涯”和雪花“大绿棒子”。“大绿棒子”是沈阳雪花啤酒的经典,人吃烧烤的“标配”,它有劲儿,口感淳厚,超大的瓶装自带霸气和豪放,符合东北人的集体性格,在市井和正规场合都不缺它的身影。
“八级工匠”果然名不虚传,单就上菜速度来讲,哪怕是晚高峰时段,酒菜也很快上齐。俞大猷招呼大家动筷子,吩咐江海洋倒酒,十来个人开了宴席。俞大猷首致开场白,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齐心协力,俞大猷说的掏心掏肺,大家深感其诚,举杯一起干了。第二杯随意多了,俞大猷为创造轻松气氛,说,“今晚菜管够吃,酒管够喝,可有一条,喝多了不兴回家欺负老婆。”
有的年轻技工顽劣,故意问:“厂长,你喝多的时候,你和嫂子谁收拾谁。”
俞大猷摆上一副牛皮样子:“傻呀,这还用问吗!”
江海洋起哄,“对,肯定是嫂子收拾厂长。”
俞大猷佯装愤怒,抓起“大绿棒子”,“你小子要这么搅局,我先给你喝多,来,满上!”江海洋抽巴着脸,被迫和俞大猷干掉一杯。马一锤在旁边看笑话,“该,叫你小子嘴欠。”全场大笑声中,三三两两的作对厮杀。
几巡过去,酒没了,俞大猷招呼服务员再拎两提。隔一会儿,有人来送酒。奇怪的是既非小伙子也非年轻姑娘,而是一位老爷子。他把酒放在地上,直起身的时候,正和大家碰杯的马一锤愣了,沾唇的酒又溜回杯子,半是疑惑、半是愕然地望着老者,“师父,怎么是您?”本已走到门口的老者闻声停下,从一屋子人中检索到声音的来处,定格在中年汉子的身上。
“学勇?”
“师傅,真是师傅?”马一锤起身离座,伸出双手搀扶着他,“师傅,您快来坐。”
手疾眼快的江海洋早已站起来,拽了一把椅子,让老爷子坐在马一锤的上位,紧挨着俞大猷。马一锤先介绍了俞大猷,然后给徒弟们说,“这是你们师爷。我跟你们说啊,师爷当年厉害着呢,响当当的全国劳模、八级工匠,进京领奖和毛主席握过手。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那是你们师爷亲手造出来的!”年轻技工肃然起敬,挨着个儿给老人家拜年。
老爷子许久没见着马一锤了,又有一大群徒孙围绕着,兴奋地颤抖着双手命令众徒孙坐下。俞大猷见此情景,心想着这是即兴教育的好时机,就说:“老爷子,您给我们讲讲当年造国徽的事吧。”
老爷子慌忙摇手:“不讲啦,老皇历啦。”
俞大猷说:“老爷子,您就讲一讲吧。实不相瞒,我们现在也接个特殊任务,您作为前辈,多点拨启发我们,您那一代人的精神是宝贵财富啊。”
马一锤也恳求:“师傅,您就讲讲吧,好让小年轻们知道,您那代人是怎么创业的。”
老爷子听俞大猷说特殊任务,马一锤又敲边鼓,推迟不过,就说:“俞厂长,你一说特殊任务,我就理解了。当年造国徽,我们那也是特殊任务啊!”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一杯酒,勾起老爷子记忆深处的一段故事。
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作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重工业城市,沈阳面对设备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