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冲阵(1 / 2)
历城县周边多山,山上多盗匪。
这伙土匪就是挠头岭上的一伙。
挠头岭是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峰,山势险要,易守难攻。
据说官兵想要清剿,可是看见山峰都要挠挠头,叹一声无可奈何。
从此得名“挠头岭”。
挠头岭上这伙强盗本来只有百十来人。
大头领李达本是个亡命徒,浪迹江湖,偷抢拐骗。
每当事发被官府通缉,他就逃到别处。
再犯事,再被通缉。
就这么一路逃到边关,最后在挠头岭落了草。
因为心狠手辣,很快当了小头目。
后来大当家的死在乱兵中,他就成了大头领。
他手下还有两个头目,是兄弟两个。
一个唤做“没天理”杜加,另一个唤做“没人理”杜迟。
听这绰号就知道,这两人伤天害理的事没少干。
三个头目带着百十来人打家劫舍,为害一方。
后来陆陆续续的有亡命徒慕名而来,到这入伙。
又有活不下去的流民加入。
山上人口渐多。
前一阵腾国兵马突然来犯,诈开城门,血洗历城县。
几乎一夜之间,将历城县的大家族和高门大户杀的干干净净。
李达带着一帮贼子贼孙缩在山寨里,放屁都不敢大声。
一直到听说腾国兵马撤走了都不敢下山。
后来杨玄派人接手了历城县,安抚百姓,治理地方。
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就让历城县又繁华起来。
李达这才敢派人下山。
在山脚下做了几笔买卖,劫杀了几伙结伴而行的百姓。
从这些百姓嘴里知道现在历城县里简直富得流油。
他连续派出几波人去历城县打探。
带回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让人震惊。
据探子说,历城县里米粮成堆,有成缸的美酒。
店铺里有细盐,生铁,白糖,红糖。
连油都有的卖,而且是正经榨的菜油,可不是猪膘熬的。
县衙仓房里堆满了铜钱和白花花的银子。
老百姓种地不交钱,做买卖不交钱,免除了一切赋税。
现在出一天工,不管挣多挣少,全放到自己兜里,官府一个子儿不要。
老百姓手里有钱了。
听得李达心痒难耐,眼看这就是一块大肥肉啊。
再后来听说城里原来的兵马都被腾国人杀净了。
新接手城防的是原来武邑县的边军。
这些边军也没有多少人,撑死不过百十人。
只不过盔甲鲜明,看起来倒像是能打的。
这句话李达直接就过滤掉了。
边军确实有能打的,可也没骚包到人人有盔有甲。
那都是以前老边军糊弄上官的做法,薄木头片刷点黑漆冒充铁甲。
就这点伎俩想糊弄李爷?
李达再也忍不了了,只觉得一刻都不能等。哪有放着肥肉在嘴边不吃的道理?
他派人联络附近的山头,聚集了几百人,浩浩荡荡的就下了山。
人多胆子大,直接围上了历城县的南门。
远远看去城门处和城墙上稀稀拉拉几个兵,着急忙慌的连喊带比划,把百姓撤到城里就关上了城门。
一众土匪哈哈大笑。
他们平时被官兵追的时候多,如今官兵看到他们吓成这样,每个人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仗着胆子接近城门,城里连支箭都没放出来。
这下李达心里更踏实了。
想来就是这帮边军手里没有硬家伙,顶多就是几把锈刀剑,那还怕个鸟?
他让手下往城头传话:放下兵器,打开城门,饶你们不死。
手下几个小崽子喊的口吐白沫,嚣张至极。
土匪喊话让官军开城投降,这也算职业生涯巅峰了。
小崽子们很有成就感。
喊了半天没反应
李达有点不耐烦了,想了想,就把条件又降了降。
让城里送出一大车粮食,一大车酒,再加上一箱银子,另外要年轻女子三十名。
交出这些,老子们就撤。
否则就打进城去,到时候杀的城里鸡犬不留!
等了半天,还是没动静。
土匪们干脆破口大骂,什么难听骂什么。
大多是问候对方女性直系亲属,以及伸缩自己的脖子,用来形容对方为某种水陆两栖动物。
小崽子们越骂越上瘾,越骂离城墙越近。
大春这个时候正在城墙上,额头上青筋直蹦。
有心下令开城出战,可是城里一共满打满算二百多人。
城下几百号土匪,冲散他们容易,想歼灭太难了。
这帮人撒开丫子满地跑,上哪抓去?
等自己收回兵力,这帮土匪再回来,来回拉锯,不用干正事了!
他只稍犹豫的片刻,有人已经忍不了了。
土匪们骂的难听,小石小树肺都要气炸了。
催马向前,吩咐军兵把城门打开道缝。
然后在马上振臂高呼:“少年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