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少年团,跟我来!(1 / 2)

加入书签

大车拉着盔甲,小石下令少年团全体集合。

上百人的队伍站成一个方块,不管横看竖看都能成行成列。

少年团普遍年龄在十一二岁。

其中小石算是最年长的今年不过十三岁。

一个月的军事训练让这些少年晒的黝黑,但是站的都如同标枪一般,纹丝不动。

略显幼稚的脸庞,坚毅的目光,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们的统帅。

人称“神将”的杨玄。

杨玄还是一身玄色软甲,双刀不背了,只在腰间配了一把直刀。

看着少年团的英姿,杨玄满意的点点头。

随即让小石和小树出列,由他亲手将头盔和板甲发到小石小树手里。

另外还有两把短剑。

这可不是铁匠铺里用铁管打造的铁剑,而是精钢短剑。

长度二尺半,造型更是经典的八面汉剑!

整剑锰钢打造,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的属于神兵利器。

看着小石小树带上35盔,穿上板甲,扎好腰带。

将短剑佩戴在腰间。

整个人马上就焕然一新,有了一丝铁血的味道。

然后就由小石和小树给少年团发放盔甲。

整个过程庄重有序。

等少年团全部换装完毕,重新列队站好,杨玄勉励了几句。

“你们是黑羽军的未来,是北地的希望。即日起,少年团训练成绩优异者,所有待遇按后备军官执行。”

毕竟年岁尚小,杨玄短短两句话让众少年不由的齐齐发出惊呼!

那就意味着,哪怕是黑羽军的兵士,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也要行军礼!

什么待遇,这些毕竟是孩子,没有成年人来的深刻。

但是能让士兵给自己敬礼,却是心理上一种极大的满足。

这种自豪感是其他地方无法给予的。

杨玄还到队伍里与少年团的小将士们唠唠家常,比如住的习惯不,想家吗?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

这些孩子长这么大,哪见过这个啊?

瞬间感动的直抹眼泪。

临走的时候杨玄还在给大家鼓劲:“好好学习,好好训练,让家人以你们为傲!”

穿上崭新的盔甲,少年团训练更有干劲儿了。

尤其这是为他们特制的盔甲,几乎照顾到了他们每个人的体型,穿上以后长短大小都非常合适。

头盔上和板甲的左胸处都印着白底黑标,两支交叉的黑羽。

每个人脖颈上都系着一条红色的领巾,这是少年团的标志。

换装后的小石和小树异常兴奋,迫不及待的想让自己爹爹看看。

可是大春已经被杨玄派到历城去了。

武邑县和历城县相距不过50里,只不过人口少了些。

在杨玄这段时间的治理下,历城县的百姓也是人人有田种,人人有活干,鼓励经商,赋税全免。

小杨村和铁保村也有不少人被杨玄安排到历城县,接手了很多店铺。

跟武邑县一样,商业街,杂货铺,药房,面馆,酒家,一应俱全。

不说是日进斗金,至少在赋税全免的情况下,历城县衙的库房里,也是堆满了铜钱和银子。

大春带着他那一营兵,另外又带了一百县兵负责街面治安。

如今历城县,杨大春是名副其实的守将。

小石小树找到杨玄,说要去往历城县见见自己爹。

杨玄欣然应允。

让他俩把会骑马的少年团都带上,然后给大春带去自己的口信:“低调行事,注意北关县的动静。”

北关县距离历城县有150里。

杨玄一直担心北关那边的动静。

边境五县中,北关才是景文国真正意义上的边关,与定边,定远两县统称为北关三镇。

如果北关有动静,不管是问询还是巡视,自己在武邑县和历城县的所作所为估计就瞒不住了。

到时候该如何应对还是个问题。

小石小树见杨玄应允,高兴的连蹦带跳。

马上回到校场,带上所有会骑马的少年团,一共十几骑,一阵风一样的出了南城门,直奔历城县狂奔。

50里路也只是跑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来到了城下。

城门处的守备并不如何严密,推车的,担担的,背包袱的,男女老少都有,人群川流不息。

小石小树跑到城门处,扬扬手就算跟箭楼上的军兵打过招呼。

一行人纵马入城,引得两旁百姓纷纷侧目。

历城县里如今繁华热闹丝毫不逊于武邑。

县衙门口也有粥棚和烙饼摊。

小石小树带着队伍一直来到县衙,门口站岗的军士赶忙向前两步,举起手臂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

少年团勒马停步,纷纷跳下马来。

不待说话,本来一脸严肃的军士等看清了长相,惊喜的喊了一声:“小石!”

原来这也是小杨村的人,跟小石小树两人属于同辈。

只不过年纪长了几岁。

“三哥!”

原来这人叫杨敢,家里排行第三。

“你们怎么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