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汉武大帝【20】(1 / 1)

加入书签

【张骞到了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而大宛王其实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从中作梗,因此未能实现。

汉使的意外到来,让他非常高兴。

而张骞的一席话,更加令他动心。

于是他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之后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大宛的国王压根不知道自己做的一切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他知道,肯定早就把张骞给砍了。

虽然这为大宛的未来埋下了祸患,但是实际上真要说的话……

大汉这个时候的冶铁技术,纺织技术是世界之最。

后来的丝绸之路上面主要卖的丝绸就是纺织技术的产物。

当然,大宛这种国家肯定不可能学会全部的纺织技术,不过哪怕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也足够他们用的了。

而张骞一路辛苦终于来到了大月氏,而这个时候的大月氏已经不想复仇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找到了一块地方,一块比中原更好的地方。

简单来说就是恒河流域,没错,大月氏这块地方你们可以理解为古印度。

而这里的水土到底有多好呢?

丢下一把种子不用管他,过三个多月自然就长出了粮食,而且一年三熟,还不需要休耕。基本上用古代的计算单位的话,一年一亩地收个七八石粮食完全不是问题。】

“刷”

“什么?!”

大秦,大汉,大唐,大明,甚至是龊宋的开国皇帝们都一脸震惊的看着那张地图。

原来那块天险之地的后方居然有如此神异的地方?!

“这块地方应该是我的!是我华夏的!”秦始皇直接砰的一声捶断了几案,所有大臣们噤若寒蝉。

而大汉未央宫这边:

刘邦一脸诡异的看向萧何:“一年三熟,亩产六石?!这,这可能吗?!”

别说六石了,现在的大汉亩产有三石已经算是丰收了。

萧何沉默不语。

如果是真的一年三熟……那六石真的是按照少了算的……

看着萧何的神情,刘邦咬了咬牙:“这块地方,必须要拿下来!”

【很多人都说喜马拉雅是咱们华夏人的护国神山。

要我说,这句话纯属弄反了。

要不是有喜马拉雅和高原挡着,你看恒河流域这个地方是谁的。

在古代,粮食就是一切,而恒河流域这块地方……唉,只能说没办法告诉老祖宗那块美妙的地方,结果被阿三给偷了他娘的。

这个可不能怪我情绪化啊,你瞅瞅阿三手里有多好的牌啊,但是恒河流域被他整成了什么样子?恒河现在都可以说是臭水沟了他娘的。

而且他们真的就可以说是从古到今的胸无大志。

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经大大减少,于是大月氏改变了态度。已无意向匈奴复仇。

再加上,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

这个难以相助是说很难帮助他们大月氏,简单来说,还没打,大月氏就怂了。

我现在这里有吃有喝,干嘛去和匈奴拼命?

大概就是这种想法。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没办法,在公元前128年,张骞等人动身返国。

结果在归途中,张骞这倒霉催的为了避开匈奴势力,改变了行军路线。

他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鄯善,通过青海羌人的地区后归汉。

但出乎意料的是,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于是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你瞅瞅这倒霉孩子多倒霉啊,这一路走来是真的没办法,基本上只要到了匈奴人的范围,不是在被抓就是在被抓的路上。

不过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能一直倒霉下去。

公元前126年初,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张骞从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

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

一部画面出现,已经被风吹的蓬头垢面,脏发飘散如同乞丐的张骞,走在长安的街头上。

他的脚步快速,行动迅捷。

他没有回家,因为他知道,有个人比他更加着急,想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又为什么会变成如今的这个样子……

未央宫前……

张骞跪在汉武帝面前已经泣不成声。

汉武帝也是吃惊的看着张骞,手掌颤抖着,指着张骞:“你是……张子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