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如何优雅地指出领导的错误?(2 / 3)
的,忽一日犯了个错误,怎么办?不说吧,对不起领导,也对不起自己的职业良心;说吧,领导怪罪下来,岂不是自讨没趣,平白无故地得罪了领导。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这真是个大问题啊。
怎么办呢?我来告诉你,对策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不打脸”为中心。
不打脸,就是不打领导的脸,也不打自己的脸。
比如吧,领导在会上把滇读成了镇,你举手说:“报告领导,你错了,这读作diān。”领导被结结实实打了一回脸,你呢,也痛痛快快打了自己的脸。当然,这是打个比方,没人会傻成这样,我是说,切忌在公开场合直接指出领导的错误。你跟领导其实是绑在一块的,在公开场合,领导和员工都是一体的,代表的就是本公司的形象,维护领导的形象也是维护自己的形象。领导丢脸,你也丢脸,连你的同事也跟着丢脸。古人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就是这个意思。你打了领导的脸,别人不会说你是勇敢、耿直,而是说,这公司怎么会有这么二的人?或者说,这二货是存心要出领导的丑。那你要是一声不吭呢,见死不救不厚道就不说了,领导有朝一日出了洋相,心下还是要怪你。
其实挽救领导的形象,也是一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你看人家郭嘉,曹操犯了错误,他不但有根有据地给挽回了,还趁机给领导脸上贴了金,这就是高明。像行军主簿这样光会说:“丞相岂可议罪?”他以为是拍马屁,其实还是在打曹操的脸。所以,说还是不说,怎么个说,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不打脸。
四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是:可说可不说的,不说。这个比较好掌握,鸡毛蒜皮的,无关紧要的,搞错就搞错了,随他去。比如我认识一个女领导,挺优雅的一个“文艺中年”,也读过几本书,可老是把好莱坞大明星奥黛丽·赫本说成奥丽黛·赫本,大家也就随她去,谁也不当回事,偶尔私下里开玩笑,也会“奥丽黛”“奥丽黛”地相互调侃几句。反正只要不到好莱坞去演讲,就出不了什么事。这叫“难言之隐,一笑了之”。
第二个基本点呢,可早说可晚说的,晚说。有些事呢,肯定是不对,但一时半刻呢,也不见得会有什么事。比如领导对你有某个误会,听信了传言之类。不解释不纠正是不行的,怕从此印象变成了看法,但急着去纠正吧,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那就慢慢来,等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貌似不经意间,轻轻松松把一个结解开了。
第三个基本点,没法直说的,就绕着说。有道是: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同样一句话,怎么个说法,差别实在是大。
上级的有些错误,不指出来不行,否则就可能给公司造成大的损失,对领导更是不利。但领导呢,也有各式各样的领导,有的特别要面子,有的性子特别急,有的决不肯当面认错,有的把个人威信放在第一,这样直截了当地指问题提意见,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这就特别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找个气氛特别好的场合,比如在领导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比如以半开玩笑的口气,比如在只有两个人时候,比如说个小故事提醒一下,语气尽量平和诚恳一点。这真不叫庸俗,这是真心为公司好,为领导好,也是为自己好。同样是提意见,有时是补台,有时是拆台,区别就在你怎么说。
第四个基本点,说不行的同时,也得说怎么样才行。有句笑话,叫作“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不行就别掺和!这话呢,当然是不对的,正所谓“说冰箱不好难道我还得会制冷”,但给领导指出错误,还真是得留神这一句。也就是说,在指出领导错误的时候,同时要提供正确的方案,否则,不像是来解决问题,倒像是专门来砸场子的。
有句话叫“不破不立”,但在“破”的同时能“立”,岂不是更好?给上级纠正错误,怎样提醒他认识到错误是前提,但在同时,还要让他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要是能多提几套备选方案,供上级斟酌、选择,那就更好了。这实际上是在表明,我的意见、建议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出的,当然会更有可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肯定。
曹操的马踩踏了麦田,郭嘉决不会说,老曹啊,你怎么骑的马?他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抬出《春秋》,把曹操从自杀的尴尬中解脱出来,理由还十分的冠冕堂皇。二是“割发代首”,不但无损领导威信,更是因此而提升了正面形象。这样的纠错,才叫高明,曹操心里,才会由衷地认可。
最后还有两点要补充。一是通常来说,上级掌握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下级,上级看问题的视角也往往高于下级,上级要顾及的方面也总是多于下级,所以,很多时候你以为上级的决策是错的,可能是信息不对称,可能是领导另有谋划,甚至可能是有不得已的难处。因此,纠错,得把是否真的是错,先琢磨明白了才行,这其实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二是对上级的决策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严重的反对,也应该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如何提参照上面的“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但当上级决心已下,要求坚决执行的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