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启的商业三步走(3 / 3)

加入书签

关,就需要支付20%甚至到50%之多的海关税。

这才是商税的真正大头啊。

出去的货咱不管,但你想要把货卖进来?不好意思,先交关税。

当然了,本国商人可以优惠,外国商人就不要提了,可得给我使劲儿的收了!

朱棣一听到朱启说50%的税,那真是人都傻了。

还能收的这么高的?

大明针对商人的市场税,也就顶多只有三十抽一啊。

朱启翻了翻白眼说了:

“你这小孩子气的,这点就觉得高了?这还是正常外交关系呢,北元要是来咱们这卖东西,直接给他上个八成的关税。

让他啥也卖不成,穷都穷死他。”

朱启说的自然只是简单粗暴的例子,而现实中的关税,门道还是有很多的,其中设计到的方方面面也不是一言两语能够说得明白的。

但朱启说的也确实没错,只要商税一开,原本被商人垄断的巨额贸易利润,那就得跟咱们朝廷对半平分!

凭啥你拿个通关文牒,一毛钱不花的就能跑到我这里,免费享受大明超级庞大的市场啊?

把钱赚走了不说了,我大明朝廷还得为了那点可怜的市场税,给你提供场地,提供庇护,当兵的饭钱怕是都赚不到吧?

真的是赔本买卖,吆喝都赚不到哦。

朱棣已经完全傻了,被深深震撼,他也不知道这对不对,但听三哥朱启这么一分析,好像这关税一收。

平头老百姓是没啥损失的,大部分百姓哪有那个本钱做跨国贸易啊。

也就只有那些大户人家才能有这个本书,赚他们的钱,想一想也是理所当然啊。

朱棣越听越来劲,赶忙问道:

“那第三呢?”

第三?

那就是将第一,和第二天落到实处的措施——独立,并且有充分监督措施的税务局!

先前就说了,大明是没有税务局这种东西的。

各地衙门兼管了。

但那些读四书五经上去的官吏,懂个屁的税务啊。

不仅不懂,还有同流合污,贪墨国家财富的,于是贪腐频发。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而独立的,并且有充分监督措施的税务局,就是三条之中,必须要率先完成的。

这税务局,总共也就三条要素:

独立,专业和监督!

什么?你说清廉?把权力放下去了,却不给套上笼子。

你就拿这个考验官吏呢?怕不是底裤都要赔的干净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