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空印案(1 / 3)

加入书签

朱棣小小的脑袋瓜子里充满了大大的疑惑。

朱启也知道自己所说的税收改革措施,有点过于前卫了一点。

可以这样说,这种在税务上的改革,是封建王朝制度创建以来,从未有人敢做的。

明朝中后期有一个人做了,那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通俗点, 这项改革就是穷人少交税,富人多交税,让地方官员责任落实,增大税务造假的难度和成本。

但终归没有触碰官绅的根本利益,官绅团体依然是不用纳税的,而且一条鞭法执行的也不彻底,最后被废弃, 直接为明朝灭亡加了一桶汽油。

一想到这里, 朱启就格外的痛心, 那么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大的经济规模,明朝愣是收不上来钱,最后整个国家都活活“饿死”,令人痛心不已。

朱棣那边还在做着思考,小小年纪的他,还并没有太根深蒂固的官僚思想,更何况在朱启的影响之下,已经算是相当前卫了。

如果别的王爷,甚至说是太子朱标来了,听到朱启说这一番话, 光听朱启说要官绅一体化收税,怕不是就要喊一嗓子:

“怎可如此,士绅乃我大明根基啊!”

原因无他,统治国家,治理天下, 需要这些士绅读书人。

再加上上千年的传统观念,官绅不纳粮已经是传统, 想要打破这种传统,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不过朱启也只是跟朱棣点了一点,种下一颗种子,后面会如何发展,就不是朱启能够预料的了。

至于你说,让朱启站出来引领改革什么的,那就算了吧。

朱启一没实权,二没有话语权,他也不是学经济的,更没有当过什么领导。

历史上张局长那样厉害的人物,都没有能成功的税务改革,朱启做可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啊。

他觉得自己也就一张嘴说一说,至于说先行者,要不还是让朱元璋来吧,挺合适的。

朱启和朱棣正说着话呢,外面已经能够看到应天府的城墙了。

这一次朱启大胜归来,朱元璋安排接待他的规模,自然是颇为隆重的。

只见到城门口,有太子朱标亲自率领着一众官员们正在迎接。

朱启哪敢坐在马车上跟太子朱标说话啊,这才远远看到呢,赶忙带着朱棣就下了马车。

两人一同步行朝着城门口而去。

朱标也是快步迎上,身后一众官员们也是赶紧跟上。

朱启已经提前酝酿了两滴眼泪,含在眼眶之中打着滚,一见到太子朱标以后,拉住太子的手,已经是呜咽哽咽。

演技高的,不提了,朱棣在边上都看傻了,干嚎了两嗓子想配合一下,就差喊上一句“三哥节哀啊!”

不知道还以为朱元璋已经驾崩了,辽王殿下才如此伤心呢。

太子朱标也是一把扶住了朱启,就听朱启带着哭音说道:

“皇兄!三弟我幸不辱命啊,没有给父皇丢脸,没有给我大明丢脸!

只是这辽东路远,三弟我一直都很想念父皇和大哥,常常想到夜不能寐,凄然涕零,恨不得以后永远侍奉在父皇和大哥身边才好啊!”

朱启一番话说完,太子也是红了眼眶,身后百官们那一个个都是老油条,演技不毕业的,哪能站得住?

场面不用说了,很感动,只有朱棣一个人演技青涩,干嚎两声,硬是不知道该说啥,算了,站着吧。

太子朱标拉着朱启和朱棣两人就一同往城门口走,要带着两人去见父皇。

这城门口叫玄武门,面北,是直入皇城的道路。

虽说有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在前,但皇宫宫殿的命名,那都是有讲究的,风水先生得看过,轻易不能变。

就比方说这玄武门吧,无论是哪朝哪代,在哪里建立皇城,那都得叫玄武门。

过了玄武门,百官们自然是不能进入内宫的,他们迎接辽王殿下和燕王殿下的任务也完成了,自然是各自散去。

太子朱标拉着朱启和朱棣进入了皇城一路朝着里面走去,身后没有了百官,他才眉头大皱,看上去有什么繁重的心事。

朱启刚想问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太子朱标就皱着眉头说道:

“三弟,四弟,出事了啊!”

一听朱标这话,朱启神经一崩,没来由的想起了之前刘伯温对自己所说的话。

朱元璋这么快就召自己,从辽东返回应天,只怕是有什么麻烦事在等着自己呢!

妈耶还真给刘伯温说中了,一看到太子朱标这紧皱的眉头,朱启就知道事情不小,可别是我惹了麻烦了吧?

想了想,也没做啥事情啊。

朱启赶忙问道:

“大哥,什么事情啊?”

太子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

“还记得,前两年,我托你去定远县,调查朱桓欺压百姓一事吗?”

朱启点了点头,这当然是记得啊。

这朱桓说起来还是自己远房表哥呢,只是他贪得无厌,借着亲戚关系,当了一个定远县知县。

而后就开始胡乱收税,三十抽一的税,到他定远县要十抽一。

被朱启下狱之后,大义灭亲,菜市口当街处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