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十二抬聘礼(1 / 2)

加入书签

姜萍的手工很厉害,两三天就能做一双鞋。

李文清得了好师傅指点,已经有模有样地做出了半只鞋,虽然行针走线还不太熟练,但起码勉强能成型。

“对了,清清。成亲后谢媒人最少要送两双鞋的,你得抓紧练。”

鞋与谢字同音,普通的谢媒礼中除了钱外,就必须要包含鞋。

“没事,到时候买两双也行。”李文清抬起头,手中劲道一转,针又啪的一声断了。

姜萍:……

李文清不再管鞋,转而问姜萍普通人婚前都送些什么信物。

“哎呀,哪有女子给人送礼的,你也忒大胆了!”姜萍脸色一变,娇嗔地骂道。

“这有什么,不是已经换了庚帖吗?”

博物志里有详细的嫁娶风俗,奈何与李文清脑袋里现代人的思维和记忆并存,本维度的规则日常不占主导地位。

“后面还要纳征的,就是来下聘,到时候准备些铜钱、粮食、肉,什么都行。”

李文清懵懵懂懂的样子,让姜萍那颗老姐姐的心立刻扭成一团。

傻孩子都要嫁人了,什么也不知道,愁死了。

金娘子带着一队人,在晌午太阳最盛的时候,喜气洋洋地上了门。

有些东西不好买,这两天镇上成亲的人也很多,聘礼是今早才将将凑齐的。

知道李文清没有别的去处,卫知白便吩咐金娘子将聘礼送去周家。

只见金娘子今日装扮更为隆重,身后跟着十来个年轻男子作压礼人,每人腰上都缠着红色布腰带,推着简易小木车。

车上同样缠着红布,挂着金色铃铛,每个车几乎都载着贴了喜字的木箱。

“金氏小媒受卫家郎君所托,今日与文氏姑娘过大礼,送上婚书一封,礼单一份,聘礼十二抬。”

金娘子见李文清等人已经出来,周围邻居也越围越多,清了清嗓子,将礼单打开。

十二抬是个场面话,实际上可多可少,具体数目写在礼单上。因此,当地有唱礼单的习俗。

“布帛十匹,鹿皮一双,清酒四坛,白米两石,活鱼、活鸡各六只,冬夏成衣各四套。

还有鎏金首饰两套,铅粉、朱砂各两盒,春茶四斤,鲜果喜饼各十斤,活大雁一对。”

随着金娘子洪亮的声音传开,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简直闻所未闻,东杨村从没见过哪户人下聘,给这么多东西的。

今年夏收只有往年六成,官府又收走近四成,各家都只能白米换杂米,杂米又换碎米,才勉强吃饱。

米虽然不是聘礼中最贵重的东西,但一下能拿出两石,仍是让其他人都腹中一酸。

而李文清的震惊,则是源于礼单中的铅粉和朱砂。这两样东西,一个有毒,另一个好像也有毒……

不过李文清向来很擅长压情绪,尤其是在这种大场面上。

金娘子见震慑效果不错,言语中也带了些得意,“另外还有,铜钱十二贯,以求聘妻。”

乡下人成亲多半糊弄,不讲究流程。长辈们谈妥,再找个村里的婆子做媒人就算了事。

丰年时,礼金能有二贯钱已是大手笔。活大雁和鹿皮通常用木雕、羊皮代替,再加一些米面果品。

周边几个村几乎是同时得到消息,动作快的人家昨日就草草定了婚事,甚至还有直接过门的。

还有些将近十六七的姑娘,也急忙选了婆家,生怕过一段时间没的选了。

此时得知卫家的聘礼居然这么多,无一不是悔恨嫉妒,心想爹娘怎么不给说这样一门亲事,白白叫那外乡人占了便宜。

周围人的表情十分精彩,羡慕的、嫉妒的、只凑热闹瞎开心的,啥都有。

李文清默默对照博物志后,才知自己这是发了一笔横财。

本朝对婚丧嫁娶的聘金并无规定,但平头百姓劳作一年,即使家中安稳,无病无灾,也只能存下两三贯钱。

东杨村位置极偏僻,村民们的收入更低。

有五六个劳力的兴旺之家,省吃俭用之下,一年也只能存个一贯又二三百钱。

这样丰硕的聘礼,怎能不叫人眼热牙酸呢。

一个面色黝黑,衣服破烂的中年男人最先喊起来,“你收这么多钱财,要卫家倾家荡产,怕不怕遭报应?”

人群静了几秒,接着越发杂乱起来。

一个后脑盘着麻色发带的中年妇人相继说:“人家卫老二能拿得出,你眼红?你怕是恨不得自己变成女人,要个金山银山。”

另一个身形干瘦的女人斜着眼睛,盯了李文清好一会,也找准机会开了腔。

“也不见你镶金边子,狮子大开口敢要这么多,来历不明的祸害!”

姜萍和纪老太听见这话,都气得不轻。再看王老太,已经回身去摸她的大扫帚了。

此时一道清亮、柔和的声音响起,打乱了众人的节奏。

“大家都别这样说了,文姑娘独自逃难过来,受了多少说不出口的委屈。

这样的姑娘,能得到卫二哥的可怜和这些聘礼,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一道浅蓝色身影从人群最外面挤了进来,看着十五六岁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