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把自己写丢了(1 / 4)

加入书签

许多年之后,柳如莲在历经磨难之后,开始思索不幸的原因,但却只找到了一点点答案,那就是在原生家庭里,钱的严重缺失。

柳如莲深深记得一件事,那年,是她18岁生日,那天晚上,母亲端出一碗面条,面条上扣了两个金黄灿灿的荷包蛋,柳如莲接过,还没来得及开吃,两个嫂子却又在门外跳着脚开启了吵架游戏。

大嫂尖着嗓音叫喊:我说都是你在里面祸搅的吧?我昨天才跟老妈妈要鸡蛋炒给毛蛋吃,毛蛋都哭闹两天了要吃炒鸡蛋!结果被你拦住了,说你刚去要过没有,那现在哪里来的鸡蛋给他小姑吃的?真有钱啊,还一次卧两个,生生用油煎出来的。你说毛蛋能不被急哭吗?

二嫂故意压低并不低的声音接口:我说了吗?我说了吗?虽然我跟老妈妈住的近,她又没偏心俺家毛丫一点儿,你没看俺家丫头也被急哭了吗?我干嘛要替她隐瞒?

母亲听完,转身端过柳如莲手里的碗,端了出去:都别吵吵了!昨天确实没有,今天不是鸡又开窝下出来了么!他们小姑也大了,吃不吃的也没啥,给,两家孩子一人一个吧。四岁的侄儿和三岁的侄女果然止住了哼唧声。

那晚,母亲在隔壁房间里数落起父亲来:你看这日子过得多窝囊,连给闺女成年礼,吃个荷包蛋的本事都没有,咱这俩儿可都随你入骨,一个比一个笨,都不知道去哪儿赚钱!你看人家四藏多能,听说在黑龙江贩黄豆,都成万元户了。父亲却叹息了一声接口说:唉……儿是冤业女是债啊。

柳如莲那晚许久都没入睡。她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啥这么穷呢?父亲他也不懒啊,每日里在田间操持,还半夜就起床磨豆腐卖,皮肤都晒得黝黑黝黑的。两个哥哥也一样光知道埋头苦干,一样皮肤黝黑,干瘦如柴。还有那些乡亲,又有哪一家不是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呢?也许真该像四藏哥那样,走出去,走出这偏僻的小乡村,或许也能赚到许多许多钱。

那一夜,在柳如莲落榜后迷茫着的许多个夜晚中,柳如莲突然无比坚定了一个念头,她不能再沉浸在虚无的爱情里。父母老了,她不能再坐吃山空,她已成年,她应该开始赚钱。而赚钱只能离开家,越远越好。

那时正流行农民工进城。不几天,有同学带来消息,说县城有家刺绣厂招工。柳如莲于是央求母亲赞助进厂费。一向宠溺她的母亲答应了。

母亲拿出一沓钱交到柳如莲手里说:四啊,这是刚卖的大肥猪的300块钱,真不明白为啥进工厂赚钱还要交钱干啥。柳如莲回答:听说是学费。不是得学技术么。你放心吧,娘。我以后一个月的工资就给赚回来了。等赚了钱,再重新买个新缝纫机还给二嫂。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轻拂,柳如莲、邻居白素素以及隔壁村的李敏,三人带着三台缝纫机和行李,搭上了开往县城的一辆小卡车,开启了她的第一次的离家历程。

李敏比柳如莲白素素均大六岁,她因为即将要出嫁,准备赚钱做自己的嫁妆。据说她即将结婚的对象是个军官,她以后肯定要随军的。她进厂还有一个目的,陪她的表妹白素素。

白素素是李敏小姨家的唯一闺女,素素9岁那年,父母一起罹难亡故,被李敏父母带在身边抚养。素素长大后时常回父母家住一段时间,每每回来时,都喊柳如莲去陪她。素素和柳如莲是最亲密的伙伴,她因为白素素而熟悉李敏,后来却跟李敏的友谊比白素素更牢固。为此,白素素常常对柳如莲不满,骂她见异思迁。

只是那次的进厂的结果很糟心,那个刺绣厂的老板是个骗子。他们来这个小县城办厂的目的,就是为了骗取每人300块钱的进厂费。

那年是1988年,那年的300块钱几乎是柳如莲她们那样的家庭的全年收入。跟她们三个一同受骗的还有县城里一个职业高中缝纫班整个班级卡过来的60名刚毕业的学生。仅仅是一个月后,厂长两口子跑路了,只剩她们一堆人,有的哭,有的苦着脸。

后来,李敏带着柳如莲和白素素跑到她城里的舅舅家去哭诉遭遇。她的舅妈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第二天,她就把她们安排进了一家真正的绒绣厂。

厂长是一个干净利落的少妇,她的爸爸是城郊某村的支部书记,所以,帮她拉上了县妇联名下的一个外贸加工点,因此,厂里的活儿还不少。

虽然工资不高,但好歹够生活费。柳如莲她们在那里苦熬了毫无希望的一段时间,一年后,李敏要回家出嫁,白素素也跟着她一起回了家。

柳如莲落单的时候,正是她和杨伯明热恋的时候,她们约定每个星期一封书信,就是在那样的书来信往里,她清晰了一个目标,既然早晚都会嫁人,那么就嫁给杨伯明吧。但她没想到,仅仅是在她明确了要为自己攒嫁妆的一个月之后,那样微博工资的厂子有一天也会倒闭。

最后一批绣好的产品,没有人来接货,柳如莲们也没有领到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再次面临失业,而且这一次也没有李敏舅妈那样的救世主出现。不过,自李敏和白素素回村后,柳如莲新结识的工友文君帮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找到了坚决不回村的台阶。

这个台阶就是她俩一起去考电大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