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明科学家(1 / 2)

加入书签

早晨起来,迎接太阳。

昨天,二人已经想到了一年内能就藩的方案,宋思哲已经欣然同意去做一个烂人。

既然方法想到了,就要为就藩后的事情准备了。

宋思哲准备的第一步就是出宫去南堂,拜访一下南堂的汤若望。

南堂就是宣武门教堂,汤若望则是一名德国传教士。

1622年6月23日(天启二年五月十五日),耶稣会士汤若望指挥炮手击退了入侵澳门的英荷联军。

由于这次战斗的影响,朝中耶稣会士的朋友们如徐光启等人,上奏天启皇帝力邀传教士进京帮助朝廷铸炮,以挽回明朝面对后金军的颓势。

一开始这些传教士是不希望使用火炮和火枪杀生的,但后来为了传播天主的福音,还是在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

汤若望到达北京后,他仿效当年的利玛窦,将他从欧洲带来的数理天文书籍列好目录,呈送朝廷,并在住所陈列从欧洲带来的科学仪器,供官员和学者们参观。

到北京不久,汤若望就成功地预测了天启三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后来又成功地预测了第二年的月食。

此外,他还采用一种罗马关于月食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北京子午圈与罗马子午圈的距离。

崇祯年间,他还为大明制造出了望远镜。

所以这个汤若望和其他传教士,都是大明现在最宝贵的科学家。

宋思哲一定要收服这个汤若望,让他为自己所用。

有了这个汤若望,宋思哲完全可以根据汤若望的人际网络,再把火器专家孙元化,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以及早期开放派徐光启,以及徐光启的学生们都挖过来。

把这帮人集合在自己的藩地,那不得狠狠地来一波资本主萌芽啊。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时代,十七世纪也是人才的时代。

再一个拜访汤若望的用处,就是能解决他现在使用国运商城的局限。

商城里有着许多的现代科技产品,不拿出来使用真的是特别可惜。

尤其是那些依靠现有生产力就可以解释的东西,完全能够拿出来助宋思哲成事,提高他在京城的影响。

比如昨天给王承恩的烟卷,在明朝人看来不过就是纸卷,烟叶,外加一撮棉花的组合,没什么稀奇。

最起码不会像半自动步枪那般震撼。

所以只要学会巧立名目,很多现代产品都可以重见天日了。

这个名目就是西洋商人。

在明末,望远镜,玻璃镜,火枪,火炮,钟表,天文历法这些舶来品,都是跟着西方的传教士和走私犯进入大明的。

所以只要能买通汤若望,就能借着汤若望的名义使用更先进的产品,在大明生活了。

宋思哲:我终于能用牙膏刷牙啦!

。。。。。。。

宋思哲:“老王,出宫的事宜准备的怎么样了。”

王承恩:“回主子,已经办妥了。”

朱由检以前就经常偷偷出宫,对于此事,天启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小孩子肯定是贪玩的,反正奴婢护卫啥的他又不缺,出去就出去吧。

所以出宫的路线,王承恩是轻车熟路。

这一次出宫,宋思哲没有备车。

比起这紫禁城,宋思哲更想看看真正的大明。

陪同宋思哲一起微服出巡的除了王承恩外,还有五个一看就能一拳打死泰森的护卫。

五个太监中,四个是今天休息的禁卫军。

他们陪宋思哲出去一趟就能拿到十两银子的犒赏,所以报名兼职时,他们都很踊跃。

而另一个护卫则是勖勤殿的武太监,名叫方正化。

方正化,山东人。崇祯年间任司礼监太监。

崇祯十五年,在保定军中出任监军,有保全城池之功。

战斗中他还手刃了几个清军。

崇祯17年,李自成紧逼北京城后,崇祯让他镇守城池,方正化叩头推辞不去,崇祯不准。

之后,方正化再次叩头说:“此行肯定无所作为,不过是以死报答主上恩德而已。”(现在大势已去,谁也无法挽救时局,守城之人只能尽职一死罢了。)

随后,方正化毅然赴死,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壮烈殉职。

此人乃是忠贞坚毅之辈,是宋思哲现在急需的宝藏人才之一。

于是昨夜在王承恩和宋思哲的双双洗脑下,他已经是真正的自己人了。

出宫后,宋思哲才算是见识到了真正的大明。

巍峨的皇城,来往的商队,叫卖的小贩,忙碌的百姓。

在紫禁城的日子里,宋思哲总感觉一切都是不真实的。

他感觉自己身处的是某个影视基地,而非真正的大明。

但出宫后,这一感觉就荡然无存了。

一路上,宋思哲吃吃逛逛好不快乐,护卫们则是机警的扫视着周围来往的人群,保护着信王的安全。

京城由内到外分别是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南城(外城)。

皇城和宫城都是禁地,里面除了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外,就是太庙,社稷坛,以及专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