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劳心者治人(1 / 2)
吴都城西,在一座较为繁华的酒肆外边,孔子正在讲学。
前来聆听孔丘教诲的吴人可不少,其中不乏游学的士子,或者往来的商贾,也有不少是吴国本土的贵族子弟。
幸而此处的空地较为宽敞,不然拥挤起来, 寻常的马车休想通行。
此时,微服私访,穿着一身常服,作贵族子弟打扮的庆忌,也混在人群中,一睹“万世师表”的孔子的风采!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能被称之为“圣人”的少之又少。
而一个人必须德行、才能都得到世人的认可,才能够称之为圣人。
如孔丘、孙武、老子、周公、王羲之等等, 都是在某一领域十分突出,且有开创性的人。
“夫子,弟子有一事不解,不知夫子能否解惑?”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年轻士子出声道。
“请讲。”
“弟子欲学种庄稼之道,夫子可授耶?”
“我不如老农,子欲学稼,不妨问之老农。”
“那,为圃(种蔬菜)之道,夫子可授耶?”
“我不如老圃,子欲为圃,何不问之老圃?”
闻言,那年轻士子嗤笑一声,说道:“夫子为圣贤,传道受业解惑耶,安能连民生之道都不晓矣?”
这明显是来砸场子的!
好在,孔丘显得十分淡定, 缓声道:“苗稼之道, 固在民生,然吾非不懂,乃是不及老农、老圃也。”
“吾少时,家贫,乃行贱业,亦尝苗稼,养活己身。然我窃以为,种五谷蔬菜,为小人之事也,士子不当为之!”
听到这话,在场的士子无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孔丘的这一番言论,着实是让人不大理解的。
那士子又瞪大眼睛,诧异的道:“夫子此言差矣。苗稼何为小人之事耶?天下黎庶,大多农人,事从苗稼也,难不成在夫子眼中,他们尽皆小人乎?”
士子明显是来找茬的,直接断章取义, 指责孔丘瞧不起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农民。
关于这个问题,庆忌倒是饶有兴致!
孔丘究竟会如何辩驳?
他真的瞧不起农民?
只见坐在讲台上的孔丘,思衬一下,便坦然道:“非也。种五谷蔬菜之事,确为小人之事!”
“然,若只顾自身苗稼,不济天下者,是为小人。”
“能顾忌自身,又可济天下者,是为大人。”
“是故苗稼之事,不宜轻贱也。”
“正如齐、吴有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也。若士子为农,何人从政?若农人为商,何人耕种?”
“如是也,足下不应询问吾苗稼之道。”
此言一出,那士子顿时被镇住了,哑口无言。
“好!”
“彩!”
在场的人都不禁叫好喝彩起来。
孔丘的嘴皮子的确是够利索的,字字句句,都透着哲理,且让人难以反驳。
但是,那士子仍不服输,又昂着头,倔强的问道:“夫子,那贤人治国,应与国人一起耕种,不耕种就不能吃,亲自耕种,亲自下厨,如此才堪称为贤君。”
“若其君也,束之高阁,不事生产,以黎庶耕种,靠国人养活,如何能为贤明之主?”
“夫子以为然否?”
孔子摇摇头,否定道:“错矣!”
“何错之有?”
“敢问足下,足下一定是自己耕种,方有吃食否?”
“正是!”
士子颇为骄傲。
作为农家士子,奉行农学的他,的确是靠着自己的辛勤耕种,收获的稻米来吃饭的。
孔丘又问道:“足下一定是自己织布,方有衣物穿耶?”
“非也。在下身上的葛布衣裳,乃由粮食换取!”
“足下为何不亲自织布制衣?”
“恐耽误农事也。”
“那,足下日常所用的锅,是自己造耶?或是以粮食换取耶?”
“为粮食所换取也。”
“足下以农具耕种,那农具是为铁器,铁器是自制否?”
“也不是,也是换来的。”
那士子不解其意,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善哉!”
孔丘朗声道:“若非要亲力亲为,方能有所享受,足下何不自制衣、造锅、作农具耶?若衣服一般,非要一件件去换取,岂非麻烦乎?”
“这……”
士子一时间难以辩驳。
孔子又顺势而为,掷地有声的道:“百工皆有分工,做农具、织布、耕种,各有其本分工作,各司其职。若治国之人,何有余力耕种且治国?”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孔子阐述得十分明白。
人有分工不同,真正你要推行政治的人,教化百姓的人,不必要学种庄稼,学所谓的种蔬菜,那都不必,都是自己一门深入。
“善!”
“夫子所言极是!昔日大尧之时,洪水泛滥,草木无限制生长,禽兽也常常危害人,是故大尧择舜治水,舜又择禹治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