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1 / 2)

加入书签

去往薛三叔家的路上,薛昭平也一路同薛宁闲话家常,并没有因为少了个赵三儿而有丝毫的不自在。竟好似他们原本就是兄妹一般,薛宁竟然觉得与薛昭平格外投缘。

她看薛二哥为人处事都颇有章法,说话更是在情在理,便觉着她这便宜娘家指定是比宋家强的。

眼看着已经进了临河村的地界,薛二哥忽然问道,“你比哥哥细心,快看看随礼还缺什么,这些是要给幺凤添嫁妆的,可马虎不得。”

薛宁看向身后堆成小山的东西,这礼物可着实是不少。只是都放在货箱子里,也看不出个用途和好赖。

她问都有些什么,二哥薛昭平便一一细数。

里头有新衣、新被,布匹针线,还有一套文房四宝,都是特意从县城里挑的上好货色。他又想着三叔少不得要酬谢亲友,这才又杀一头猪送去,省得三叔再去采买。

薛家与三叔家向来亲厚,送的礼物不图面子,只图实在、贴心。

“东西倒都挺好的,只是包裹得灰扑扑的,若能在货箱上贴几个大红喜字就好了。”

薛二哥扭着身子往后看,不由得点头:“说得也是,那咱们先回祖母那,贴好再给三叔送去。”

说完,他挥起鞭子,车便跑得快了两分。

……

薛家的祖宅就在临河村的东边,相邻的几处院落里住的全是沾亲带故的亲戚。

祖宅与三叔家相隔并不算远,薛二哥驾着马车先回了祖宅,打算照着三妹的意思,妆点妆点这车随礼。

此时家中的人全去三叔家帮忙了,只有小妹在家陪着祖母。小妹薛珍听见动静,见着是三姐薛宁来了,开心得不得了。

薛宁勉强应付着她,赶紧招呼二哥去拿喜字来。

他们货物摆整齐了,用大红的四方布铺在上头,又找来喜字贴在四面,立刻就显得喜气洋洋。

小妹指着单独摆在旁边的大猪头,问道:“这个呢?”

薛二哥变戏法似的掏出朵红艳艳的大绸花来,把薛珍逗得直笑。

她刚把大红花套在猪头上,祖母就走出来了,站在旁边看看,“这样好,看着喜庆!”

她头发已花白大半,背有些微驮,腿脚却利索。

祖母是个急性子,不耐烦等着三叔家的小辈来请。看他们拾掇完了,索性坐到车上一同去往三叔家。

他们一行人赶到时,屋里院里已经坐满了人,来的全是亲戚。堂屋摆下两桌,又在院里摆下两大桌,院门外还有两桌。

祖母被三叔迎进堂屋上座,和三叔公叙话,薛宁几个小辈打过招呼后,便退到了院里。

薛宁见着这么多亲戚,吃惊得很。

家里坐着叔叔伯伯、堂哥堂姐一大堆,侄子侄女更是有无数个。她囫囵问了一圈好,压根没记住谁是谁。

好在薛珍一直陪着她,倒也不至于出大错。她们和一帮子平辈的姐妹们凑到一处,七嘴八舌聊起幺凤的婚事来。

据说日子是定在四个月后的黄道吉日,今日聚起亲戚们,也是为了提前交代筹备婚事的事宜。

不止是新娘子的事情要准备妥当,连着新郎官那边的事情,也得三叔家帮忙照应。这诸多的事情还得亲戚们一块帮衬才行。

只是这种事儿,只同关系最近的亲戚交待,并不在席面上张罗。

众人聊的热火朝天,薛宁也插不上话,索性认真干饭。

席面上有荤有素,菜色花样不少,碗里盛的也是大白米饭,米粒油亮剔透。薛宁连吃两碗饭,才算把这些天亏的嘴找补回来。

吃过午饭人群散去,院子都空了下来。开席时赶过来的赵三儿早已吃饱喝足,正带着几个帮工收拾院子。只听得他嗓音脆亮的安排着人手,别看年纪不大,倒真有几分气势,活计也安排得有条不紊。

这时候还留下没走的,全是实打实能帮衬做事的了,其中就有薛家。

其余留下的几位,反正薛宁也喊不上名字来,就不再细表。

薛珍撇着嘴跟薛宁小声吐槽:“看热闹的、挑理儿的多得是,真到出力的时候就没人了。”

大姐薛兰打旁边经过,恰巧听个正着,责怪她不该议论亲戚,逞这种口舌之快。

薛珍吓得直缩脖子,躲到了薛宁身后去。

薛兰是家中长姐,比薛珍年长整一轮,比薛宁也大上七岁,在弟弟妹妹面前很有大姐的风范,薛珍顶怕她了。

薛兰又瞪薛宁:“你也是,要不是娘从小偏疼你,教你不知天高地厚,你也不至于在婆家这么难捱。”

薛宁被殃及,只能干听着。

薛兰数落完她,转念又觉着即便她嘴甜顺从,那宋家的穷日子也不会好过。她嗔妹妹们一眼,指着院里的阴凉处:“去抓些糖吃,别碍着我们说正事。”

薛珍偷偷撇嘴,拉着薛宁到阴凉里躲懒。

等收拾完院子,长辈和家中的男人们就聚在屋里商量具体的操办事宜,女眷们则在院里坐着闲聊。

一直不见人影的幺凤也出来院子里,坐在薛宁姐妹俩身边说笑,薛宁坐在薛珍和幺凤当间,倒显得薛宁也挺融入的。

薛母孙氏和三婶正说着幺凤的婚事,不知怎的就扯到薛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