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二更合一(3 / 4)
汗国的人高大强壮不怎么怕冷,总窝在草丛里一动不动还是很容易受冻着凉,倒不如回去暖和的屋里过冬了。
折腾了俄国人一番,哈尔汗国的人出了一口恶气,一个个痛快极了,欢欢喜喜回家准备过年。
在行宫的一行人也开始准备过年了,顾凝宸如今肚子大了,过年的事由几个妃子商量着操办就行。
哪怕是在行宫,过年一样要热热闹闹的,几个妃子在行宫除了见见自家阿哥,做做女红,看看书什么的,就没什么事做了。
难得有个差事,自然要办得妥妥帖帖,一个个都起劲了,务必要办得极为热闹。
顾凝宸看着手里的信笺,笑着道:“欧洲各国这是跟皇上示好,担心以后大清也要断了他们的货物。”
康熙笑着点头道:“确实,如今他们用着咱们这边的东西,断了可受不住。加上沙皇除了坑朕,欧洲各国也没少被他坑过,自然趁着这时候联合起来谴责沙皇了。”
要一个国家发声,估计就不敢当这个出头鸟彻底得罪沙皇,但是欧洲不少国家一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康熙冷哼道:“他们倒是识趣,要是这时候一个个不吭声,朕就要把西洋那边的拍卖行也关上一段时间。”
反正他如今不怎么缺钱,关一阵子也无妨,难受的也不是自己,而是欧洲的皇室和贵族了。
估计这些人也猜出来了,于是赶紧出来发声,表示会坚定站在康熙这一边,支持他坑掉沙皇的两艘大船。
顾凝宸就好奇道:“皇上真想要俄国的两艘大船?要是他们滥竽充数,弄两条不怎么样的船只过来怎么办?”
毕竟康熙跟沙皇说的是两艘大船,却也没有说是多大,要沙皇弄来两艘破破烂烂的旧船来打发他该如何是好?
康熙就笑道:“要沙皇真用两艘破烂旧船来打发朕,那倒是好事。”
顾凝宸一怔,倒是更疑惑了:“皇上难不成还能因此倒打一把?”
康熙点头道:“不错,两艘大船都给不起,就能换别的了,朕一向宽容,换成船队能装满的金子就行。”
顾凝宸听得笑了,水师的船队如今是越发壮大了,让他们的船只都装满的金子,恐怕能叫俄国的国库当场破产。
康熙握着她的手感慨道:“很可惜,沙皇估计猜出朕的想法来了。”
所以沙皇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宁愿舍弃那两艘大船了。
船只还可以重新造,国库一破,俄国就危险了。
就跟康熙猜的那样,沙皇很快就答应了,派人把两艘船只开到天津港来交付。
这两艘船又大又宽敞,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安装上蒸汽机就能直接用了。
以防万一,工匠们来回在船只里检查了很多遍,就怕沙皇会在里面动了什么手脚。
要船只走到半路出现破损,那真是人命关天之事!
好在检查过后,船只并没有什么问题。
水师提督谨慎起见,在近海的地方操作船只来回走了几圈,离着岸边不远,有什么事也能立刻救援。
不过来回走了好几天,船只都没什么问题,看来沙皇的心眼虽然多,却明白这船只真出什么问题,康熙就有借口要更多,索性就大方点,直接送过来,也没做什么手脚了。
对此康熙很满意,把大船收编进水师里头,跟俄国之间的事就暂时算是了结。
因为在行宫的关系,康熙今年过年没留下大臣们一起过,让他们各回各家。
免得参加宫宴的话,他们再从行宫回去就太远了一点,索性留在京城跟家里人一起过年好了。
康熙如此大方,大臣们连连谢恩,一个个高高兴兴回去跟家里人一起过年。
行宫内,康熙大手一挥,让所有人一起落座,家里人一块儿过年也就不必那么讲究和拘束了。
过完年,六阿哥就三岁了,他跟着去尚书房上课一段时间,适应得不错。
他一向坐得住,又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徐太傅说典故。
而且徐太傅说一遍,六阿哥就能记下来。
还是有一次顾凝宸打算给肚子里的孩子说说故事,六阿哥就主动请缨,然后绘声绘色说起故事来。
六阿哥平时说话喜欢几个字蹦出来,说故事的时候却尤为流畅。
顾凝宸听了一会,觉得六阿哥压根不是在“说”故事,而是在“背”故事。
他把尚书房的时候听徐太傅说的典故都记住了,然后这时候重复说出来。
就连这说话的语气,听着都不太像六阿哥的习惯,顾凝宸猜测很可能是徐太傅的语气了。
她找来四阿哥一起听六阿哥说故事,四阿哥也点头道:“确实跟徐太傅说得一模一样,六弟记得真好。”
六阿哥被他摸着头夸赞,抿着唇不好意思笑了起来:“四哥,一样。”
顾凝宸一听也笑了:“四阿哥夸小六,不也是夸自己吗?四阿哥从小记性就好,大阿哥背过的书,你年纪小小就记得一清二楚了。”
四阿哥也腼腆一笑,心想他和六阿哥果真是兄弟,在过目不忘上几乎是一模一样了。
康熙听说六阿哥跟四阿哥一样都是过目不忘,也是十分高兴,没有哪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