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二更合一(2 / 4)
赖大清的货物,自然一个个跟沙皇抗议了起来。
沙皇能怎么办,只能一个字,拖!
他跟康熙派来的使者说是要船只可以,只能一艘,而且现在开始制造,需要一到两年的功夫才能交付。
一两年后,沙皇说还没做好,难道康熙还能派人直接去船厂看吗?
康熙的回应也很直接,什么时候大船交付,什么时候拍卖会和互市重新开。
反正拍卖会不缺客人,康熙也不缺赚俄国人的钱,沙皇可以慢慢造船,哪怕两年做不好,二十年都可以!
这无赖的回答差点没把沙皇气死,这不是让俄国的贵族死命盯着自己尽快交付船只吗?
康熙就是这个意思,与其自己去催,等着沙皇送船只来,还不如交给俄国的贵族们来盯着。
他们自己人盯着,更近不说,也更方便,都不需要康熙另外派人去看着那么麻烦了。
顾凝宸知道康熙对付沙皇的手段,只觉得妙极了。
要真是让他们这边去催,沙皇多的是理由拖下去,那就太被动了一点。
如今沙皇拖多久都行,反正他其实也离不开大清的货物,暂时缺什么都不会缺到他的头上。
等过阵子沙皇就会明白,大清货物对俄国的渗入究竟有多厉害了。
这个渗入不是一天两天做到的,而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加上如今这边的工坊都添加了足够的机器和人手,货品制造的效率更高,产量也更多,足够国内用,还能远销国外。
如今不止俄国,就是欧洲和日本各国都离不开大清的棉布。
一年四季都能穿的布料,既轻便又舒适,还结实,价格便宜,是平民的首选。
哪怕是贵族,在外边的袍子必然还是丝绸,但是贴身穿的也用的棉布。
毕竟丝绸穿一次要是洗了就不能穿了,棉布却可以反复洗,哪怕穿着不洗,每天换一件也不心疼,丝绸就不一样了,毕竟价格要贵上许多。
如此依赖大清的棉布,各国压根就不敢跟大清交恶。
不然这棉布从哪里来,总不能他们自个生产,虽然可以但是却做不出质量如此高又便宜的棉布来。
尤其英吉利那边,之前还觉得康熙心善,取消关税后都没有提高棉布的价格。
后来发现当地的布料工厂一家接一家倒闭后,他们才后知后觉发现,康熙不是心善,而是早就有预谋。
可惜太迟了,本地商人不是破产就是转行,根本就不愿意再生产棉布,因为压根就竞争不了。
当地生产的棉布质量不如大清的,价格也要高一些,怎么竞争?
总不能让商人赔本生产,哪怕女王愿意补贴,也不过是一段时间,根本不可能一直补贴下去。
再说了,哪怕一直补贴,也是没有多少赚头,谁愿意做呢!
英吉利女王这才明白大清皇帝的阴险,但是为时已晚。
康熙用的还是阳谋,光明正大要了赔偿,取消了关税,当时英吉利女王还跟身边的贵族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就感觉脸颊火辣辣的,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
尤其是那些曾经听过她夸赞康熙的人,都恨不得希望这些人磕破脑袋失忆了,忘掉这件事。
但是英吉利女王想忘记,其他人可忘不掉。
法兰西国王开宴会的时候就公然嘲笑过英吉利女王算是开门放狼进来,而且还夸狼的心肠很好,如今是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英吉利女王气死了,却不能对法兰西国王怎么办。
如今法兰西因为吸收了英吉利之前逃亡过来的人才,慢慢蚕食掉身边的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欧洲的庞然大物。
他还跟康熙交好,要是得罪法兰西国王,也不知道他会在康熙那边说自己什么坏话,让大清跟英吉利的关系变得糟糕就麻烦了。
哪怕英吉利女王再不愿意,却是不敢跟大清断了贸易联系。
毕竟如今她吃的糖都是大清的御糖,手里的扇子是大清做的,头上皇冠镶嵌的珍珠也是大清的,更别提身上的裙子,布料也是大清的。
要真断了,她这吃的用的穿的怎么办?
英吉利女王还想了个好主意,反过来怂恿欧洲各国来谴责俄国沙皇。
正因为沙皇出了馊主意,派人把哈尔汗国的灾民涌向大清,险些给大清造成极大的损失。
只赔偿两条船而已,沙皇竟然还想要拖延了事,这怎么行!
不过两条船而已,俄国竟然拿不出来,还要一两年,甚至两年都做不出来,实在是天大的笑话了!
沙皇何止在大清用这种手段,在欧洲各国也放下了钉子,不知道弄出多少麻烦来。
欧洲各国早就对沙皇恨死了,表面上却不敢得罪,如今借着大清的事,站在道德高点上就能嘲笑沙皇一番,出一口恶气了。
各国当然不是做事不留名的人,赶紧给康熙送信来,表示一定支持他对俄国索赔。
收到各国来信的康熙就笑了,还给顾凝宸看了,惹得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今已经入冬了,哈尔汗国的人都回去过年休整,跟俄国那边算是暂时停战。
不然大冬天的,哪怕哈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