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本王振兴学业(2 / 2)
道:“包先生此言差矣,适合学习四书五经,家中能供起十年寒窗苦读的,本王自然希望他们去科举,咱们南海城若是有人进京赶考,本王亲自派车前往京城相送。”
这下,躁动的塾师老实了,不再说话。
几千里的山高水长,多少岭南的学子没到京城就折腾废了,几个月的路程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越王亲自派人,天下间的马匪就没这么不长眼睛的。
他们来了兴致。
杨业直接说道:“本王是想要在王府开设两间学堂,收拢南海城愿意来上学的孩子。两间学堂,一为祈生,一为求仕,一开始大家都在一起学习,既学习启蒙读物,也学习算学以及杂学,等学生中有被各位大贤看上有资质的学生,便去求仕学堂苦学四书五经,十年寒窗,奔那一朝状元郎。”
“本王承诺,每年资助10名学子十年学费,包含吃住,直到他们成年, 若是有本事考上京城,盘缠算在本王的头上,至于在京城居住,本王正好还有一座王府呢。”
在场的塾师都懵了,越王这狼子野心简直是直白的说出来。
让他们给孩子当启蒙老师。
几个年轻的塾师当场就打退堂鼓了,他们面色难看 ,有些支支吾吾。
“王爷,我们才疏学浅,自己也就是个秀才,也只能开个私塾谋生。”
这话很自然,就是想要钱。
杨业也没含糊:“各位塾师如今在私塾、学田、村塾中收入几何,本王会统计出来,以双倍的价格供奉各位,逢年过节自然还有一份红包,希望能来本王学堂的塾师能卖本王几分薄面。”
价钱都开到这个程度了,而且学堂的位置还在越王府之中,这可是王府平时他们这些人想进来都不可能。
面子里子都有了。
唯独一些塾师面露难色。
鲁丘第一个开口询问:“那我们这些外乡人住在哪里?我平安镇学童以后如何读书?”
“本王会在城中寻找机会买下一些土地盖房子,也开放几间府内的客房给各位塾师使用,师生伙食本王会安排专门的厨师准备,保证你们能吃好喝好。”
杨业向鲁丘走近几步:“至于你所说学生,可以和家长商量,本王优先安排他们在学堂上学,在王府居住。”
接着看向其他的塾师:“各位私塾、村塾、学田中的学生也可以享受同等待遇。”
一众塾师相互之间研究了下,终究走的还是多数。
“抱歉, 越王,家中琐事繁忙,上有老母下有妻儿,无法来南海城,还请原谅。”
“越王海涵,学生明年还要乡试,实在无法为越王殿下效力。”
一个个的人起身,各有各的理由,恭敬的道别之后,全都离开。
都是文化人,还指望杨业这个王爷以后带他们去京城呢,哪有不尊重的。
毕竟他们只是有文化,不是有病。
人渐渐的少了,塾师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自然有自己的家庭,割舍不掉的更多,最多的还是自家家族中人口众多的,他们还要在族学中教书。
最后一共剩下来的塾师也就七个。
值得庆幸的是,那个鲁丘留下来了,更让杨业搞不懂的是,岁数最大的表示无法为自己效力的老头也留下来了。
看着他杨业简直惊讶。
老头也直白:“老朽岑闻,儿女已然独立成家,老妻也早我一步离去,这次留下来是想看看越王千岁到底想干什么,也想要监督一下,莫要害了科举的苗子。”
杨业欣喜:“自然如岑老所愿,尽管去选,本王承诺一切都会兑现,还请岑老监督。”
岑老留下,剩下的塾师留下来也就轻松多了。
他们大多数都是平民子弟,连个寒门都算不上,家中贫寒只能当塾师糊口。
以后科举也没希望了,现在跟着杨业这个王爷,总是有机会的。
这可是高枝,搞不好以后再继续考上举人,甚至能去京城赶考,去考那会试拿个进士出身回来。
至于状元,他们想都没想。
杨业见大家都留下来,再看看那三十个假装很听话的孩子。
“各位舟车劳顿也是辛苦了,我一会儿就让家中管家安排你们住宿,带你们熟悉下环境。”
“半个时辰之后吃晚饭,本王亲自给你们做好吃的!”
脸上带着笑容,杨业也已经受够了这个时代的人烹饪手法了。
简直是太粗糙,浪费了好东西。
几个塾师听见王爷亲自动手做饭,人都愣住了。
堂堂王爷不务正业研究庖厨。
这搞出来的学堂真的行么?
若不是攀附权贵,他们大多数人都要走啊。
心中想着,却不敢表示出来,后悔也没用了。
一个个脸上带着笑容,目送杨业离开。
到了大门口,杨业吩咐何谨安排他们住处。
忽然,他好像想起来什么,回头喊道:“鲁丘先生,麻烦您帮我管教这些孩子,莫要让他们乱跑。”
鲁丘倒是有礼貌,躬身行礼,口中应下此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