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7 此间乐不思蜀(3 / 3)

加入书签

人主导的国家,一样不会主动融入大唐的。

就比如高昌,一个彻头彻尾的汉人国家,不还是背弃大唐归附了西突厥。

后来李世民派遣侯君集把它给灭了。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大唐成功消灭了高句丽,这些汉人百姓的存在,确实有助于大唐统治此地。

李明达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自顾自的说道:“现在造反闹事的,多是高句丽人。”

陈景恪颔首道:“高句丽毕竟是一个存在数百年的国家,高句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接受现实。”

李明达接话道:“扶余城、南苏州、木底州等地,是高句丽最早的故土。”

“是高句丽人最多的地方,也是对大唐最抵触的地方。”

“最近起事的,大半都是这些地方,或者和这些地方的人有关。”

“耶耶从这里牵走十万户,可谓是釜底抽薪之计。”

陈景恪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既是釜底抽薪,也是切割高句丽百姓和贵族的一种方式。

把这些高句丽人牵走,打散安置在大唐内陆各地。

无法聚集他们就不敢惹事。

少了贵族和官僚的带领,他们也无法阻止起来生事。

而贵族和官僚少了这些百姓的支持,就算想闹事也是有心无力。

确实是个好办法。

高句丽总共有六十余万户四百余万人口,其中半数是汉人,另外一半是高句丽人、契丹人、靺鞨等部落的人口。

总体算下来,高句丽人只有二十万户左右。

李世民这次一口气迁走十万户,且迁走的还是最忠实的高句丽人。

此举可以说彻底将高句丽复国的希望给掐灭了。

剩下十万户力量也不算弱,可这些人分散在辽东各地,想要大规模聚集会非常困难。

没有办法阻止起来,这十万户就是一盘散沙,只有被慢慢同化的份儿。

当然,李世民牵走的可不只是平民,还有半数的高句丽权贵和官僚。

理由也很简单,你们的王都选择去了长安,你们作为臣子的难道不应该跟着去侍奉吗?

可以说李世民的第三板斧子,彻底把高句丽给肢解了。

陈景恪有些担心的道:“如此激进,恐怕那些人会狗急跳墙啊。”

李明达笑眯眯的道:“我们就等着他们跳出来呢。”

“在大军撤走之前,再狠狠的清扫一遍辽东。”

“如此高将军治理辽东的时候,就能省却许多麻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