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初二三事(2 / 3)

加入书签

帮忙。

至于二爷谢明礼,自然是早早察觉不对,以现在非常时期,必须约束族地里的族人,不能给小弟拖后腿为理由,提前跑回族地里去了。

再说谢家旁支,他们自然是去考六部里官员考试了,他们心里都十分清楚,现在以自己旁支的身份,是没法和那一群议员家主进行博弈,因为他们没有全权代表谢家的权利。

至少,也得等谢明渊执政期过后,嫡系没法参选或者是不参选,且嫡系赋予了他们全权代表陈郡谢氏的权利后,他们才能有很大几率,参选议员成功。

而且,这个考试对他们还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在谢家都考习惯了。

毕竟,京城中除了谢家,没有哪个家族成天都在接受来自长辈和家主的考考考。

若还是考不上,那只能怨自己技不如人了。

所以,无论如何,谢家都没什么损失,更算不上什么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顶多只能应验前半句话。

那些想看谢家内杠笑话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谢明渊就在任首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按照《大中条例》里的一些常用律法知识汇编成一些小故事,通过谢家养的戏班子、说书人来把《大中条例》推广出来,引领潮流。

顺带还把家族里养的工匠按照图纸新弄出来的,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的谢氏手摇纺纱机,也按这个套路给推行出去。

但由于议会里边,总有那么几个因为种种利益纠葛的、倚老卖老的、作妖的议员,老是暗示底下的人,给谢明渊添堵。

故而,谢明渊推行第一道政策虽然遭到了点波折,但好在最后结果是好的。

事实上,根本不用谢明渊出手。

很快,那些发现自己被误导、被骗的、来不及买到谢氏手摇纺纱机的百姓们聚集起来,自发地用臭鸡蛋、烂菜叶、石子、粪便去砸了那些坏人的府邸。

而那些因为一开始毫不犹豫地信任谢家五郎谢明渊的人,他们早早地就跑去从官府那儿买了,这个说书人和戏班子正在演示推广的谢氏手摇纺纱机。

他们运回村,让婆娘用给乡亲们看,借机炫耀一番。

乡亲们也很眼热,开始询问这是哪里的纺纱机,怎么和自家的不太一样,速度快了这么多。

有人更是酸道:这一定很贵吧?

他们骄傲地对乡亲们说,这个可是那个出身陈郡谢氏的谢相大人弄出来的,好用得很,才几个铜板的钱儿。

乡亲们:哇!

有人好奇地问:“谢相大人是谁啊?”

“谢相大人就是谢家五郎啊。”他们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这你都不知道吗?”

“那个几年前救了许多患疫病的江南百姓的谢家五郎?”

“对对对,没错,就是他。”他们昂着头,骄傲地说。

“我家里还设有祭祀他的生祠呢。”一个从江南搬过来的乡亲插话道。

“原来是他啊。”那人恍然,难怪了,这种造福百姓的东西也只有他谢明渊,才会这么无私的贡献出来给大家。

“可我听城里有人说,那谢氏手摇纺纱机不好用得很,都是骗人的玩意儿。”有一个刚刚从其他地方过来的行商,凑过来道。

“谁说的!这简直是黑了心肠的,”他们义愤填膺地大声说道。

“谢相大人为了给我们多一点收入,还让我们找时间去学一下,那东西怎么做。”

“每做好十个,是可以在官府那换到这个数。”他们伸出手,比划道。

“哎呀,那我之前被那些黑了心肠的东西给骗了,那现在还有没有啊?”有人怒气冲冲、有些后悔地说道。

“有是有,不过呢,要排很久的队也不一定能买到。我回来时,看那边排了老长老长的队伍,都排到城门外边了。”

“要不,你现在再去看看?”

“幸好我聪明,一听到谢相大人推行的,立马就跑过去了。嘿嘿嘿……”他们得意地笑着。

“相信谢相大人,总没错。”

……

最终,添堵的人被推出来平息民怒,那些作妖的议员的名誉遭受了点损失后,这才有点儿消停,谢明渊的第一道命令才得以顺利推行。

谢明渊就在任首相后的第二件事,就是开恩科、以及对六部官员进行第一届考试选拔。

毕竟,这朝廷还是要运转的,其中更是存在一些经验丰富的、有能力的官员,总不能把人都辞了吧。

所以,谢明渊采取类似于科举考试一样的方法进行选拔任命官员。

不过呢,他的这个官员考试有点参照后世公务员考试,是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更是百分制的,也就是说,会进行明确的打分。

当然,试卷都是糊名和誊录的,由关在小黑屋的议员交叉互改,一卷五评。

而且,最终成绩是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取平均分后得到的。

最后根据成绩的高低,担任官职的高低,并予以公示一月。

若其中有不合格的,干脆贬官或者直接辞退。

具体题目,自然是由那些按照《大中条例》关进小黑屋的出题改卷的议员们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