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初二三事(1 / 3)

加入书签

第十四章 执政初二三事

又经历多轮的争吵、争论、以及资源的分配、整合。

以及谢明渊从许箐箐的金手指——系统的商城里购买的一些关于后世制度的书籍,例如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半总统半议会民主制(双首长制)、五权宪法制、社会主义制度等诸多制度作为参考,时不时地对议会制进行补充完善,以确保没有大的疏漏。

一个半月后——

一切才终于尘埃落定下来。

为区分旧皇朝统治,方便史书记载,新国的国号定为中,取自汉朝高诱注《吕氏春秋·简选》中的“中国诸华”的“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诸圣人的后代”。

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向中原汇聚,建立政权。

而且,在当时,中原的中心地位备受尊崇。

内迁各少数民族都表现出对中原传统,或者说是汉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中华”一词,就是当时作为一个以汉族为主的,且兼容从边疆内迁各少数民族的整体混居的概念而提出的。

能否居于中华正统,是当时成为一个入主中原大地的政权能否在社会舆论面前,取得合法存在资格的潜在规则。

因此,内迁各族所建政权均从血统、地缘及文化制度方面找到自己是圣人后代、理当居中华正统的根据。

但如今,并无设立皇帝。

故而,为了表示首相统筹全局合理性与政权的正统性,经众人再三讨论后,特将国号定为中。

且,年号设为中兴,原因有三。

一则,希望这个国家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二则,“兴”的读音类似于“新”,代表着新纪元的开启;三则,隐晦地拍一下谢明渊的马屁,反正谢明渊不出意外的话,会是第一任首相。

最后弄出来的这个制度,它的全称是:五权分立宪法议会制,又简称首相制、议会制。

这五权乃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军权,且各自独立运作,并且互相监督制衡。

首相继任后,纪年就自动更新为:中兴元年。

他们经争吵后,一致决定,由谢明渊担任第一任首相。

谁让谢明渊是第一个造反成功的,又有京都兵权在手,而且还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议会制概念的人呢?

不过,他们也不是就这样默默地认命,依然做出了些许反抗。

例如,除了谢家老家主谢尧卿,其他世家大族的家主们与代表寒门的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儒们都担任了议会议员。

为了家族/寒门的利益,这并不寒蝉。

顺带考验一下谢家五郎谢明渊的手段,看看有没有架空他、取代他的可乘之机。

但很遗憾,谢明渊的手段高超,他们并没有找到机会,反而让谢明渊对他们做出了一些反制。

比如说,议员的位置,含首相在内,每个家族有且最多仅有一个。

并且这还不是世袭,随时都有新兴家族在后边找机会,虎视眈眈地想把他们从议员的位置上拉下来。

毕竟,现在那些新兴家族就是因为资历也不太够,没资格参与到太和殿中的利益战场中。

所以,在如今还未走上正轨的议会制上,并没有担任议员。

不过,他们家族的势头还挺猛的,也许等他们完全成长起来后,说不定能扒拉几个家族下来,再把自己人送一个到议会里边,若是有人能做到首相位置,那就更好了。

故而,这导致了一些在太和殿的利益战场中,排在末位的家族,更是绷紧了皮,疯狂的开始鞭策自家子弟上进。

排名较前的家族,因为后面的家族紧紧地追赶上来,感到更紧迫了,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于是,也开始卷起来了。

若是真的被人从议员的位子上给扒下来,那就好玩了。

再加上,晋升议员条件同首相一般,都是有着专门的路线及条件以及任期的。

议员到底是作为首相的预备役而存在的。

谢明渊直接将这条规矩定到宪法里,这是谢明渊对他们做出的反制。

这对谢家来说,真算不上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主要是谢老家主谢尧卿年纪大了,即使有谢明渊给的那坛子延年益寿的药,他也逐渐对处理因系统的出现而多出那一堆的家族事务,感到有心无力。

他打算等稻种的事情弄完之后,那时家主权利也差不多交接完毕后,就带着谢老夫人王舒雅去守拙园里养老。

他已经渐渐地开始放权给他的嫡长子谢明昭,就是为了防止突发情况造成的家族的权利交接出现混乱,从而导致家族走向分裂灭亡的后果。

而他嫡长子谢明昭,最近在慢慢接手那些家族事务,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空闲。

每天都忙得未明而起、脚不沾地、倒床就睡。

黑眼圈都重的和熊猫似的。

不过,经过谢明渊提醒,谢大爷谢明昭跟他爹谢老家主谢尧卿禀告后,把看不顺眼很久的,闲着的嫡长子谢景瑄、三爷谢明英、四爷谢明华都给抓了过去,给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