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你能给我什么(1 / 3)

加入书签

宁晋川没时间去顾马家人的想法,不过正常的生意罢了。

他与马俊武说的大多也属实,马家如今的情况,不可能承担大量订单生产任务。

如果把生产任务全部交给他们,宁晋川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临时换供应商是很麻烦的,就算立刻找到新的供应商,也不可能马上就有货的。

供应商要去安排生产,采购原材料等,这至少也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

宁晋川以前就开过工厂,一般少量加急订单两三天可以出货,订单量稍微大一点,至少也是一周,如果是大订单,通常都是一个月以上。

工厂也要给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要不然产品出事,还得负责。

做市场的,供货跟不上,等上一周甚至一个月,大量客户早跑路了,他们不可能等着你生产的。

至于马俊武想要怎么处理这个事,那就要看他自己了。

一万块钱肥皂包装并不复杂,一天的时间就能全部完成。

周坤那边的广告也开始刊登。

现在普通人还是非常信任广告的,尤其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因为这两个媒体都是官方的,是权威的代表。

“进口新配方”这五个字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第一天没有什么反响,毕竟广告也要一个传导期。

一开始,会有人试着去买,小商贩也会试着进货,市场反应很好后,销量就会爆炸式增长。

销量爆炸以后,产品表现好,能吸引到足够的粘性客户,他们愿意给你做推广,有一定的复购率和新用户进入,销量就会稳定,甚至继续增长。

如果产品表现不好,没有人愿意复购,销量就会暴增。

第一次爆炸式增长,是广告带来的消费者,但后续的稳定和增长,必须要有强大产品和品牌影响力。

肥皂销售第一天效果一般,主要还是商贩来进货,有些人无所谓品牌,只要是肥皂他就要;还有一部分则是出单人员推销,商贩拿一点试试。

第二天,开始有人试着主动进货,因为有人问,或是他们看到广告,决定进一点试试,反正肥皂是要卖的。

接下来几天,肥皂销量快速增长。

宁晋川看着报表上的数据,把赵卫国叫来:“你去一趟马家,再下一个一万块肥皂的订单,依然三天交货。”

“再明确告诉他们,我们从明天开始,一个月至少要五十万块肥皂,让他们三天内拿出产能方案,拿不出来的话,我们就要另外寻找供应商了。”

赵卫国惊道:“我们现在一天只能销货大几百块肥皂,一个月最多两三万块,怎么可能销货五十万块。”

宁晋川把自己做出的统计数据拿出来:“做生意,不能只看现在出货量,还要看我们的增长量。”

“这些天,我们的销量一直在增长,每天至少增长十几个点,这是非常恐怖的。”

“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最近几天,我们一天的出货量就能突破千块。”

“昨天有个小批发商来我们这拿货了。”

“以后会有更多批发商来找我们拿货。”

“到时,如果所有批发商都成为我们的分销商,我们的肥皂销量就会爆炸式增长。”

“不提前做好准备,就算生意找上门,我们都抓不住。”

“而且,我们要是供不上货,其他人很有可能就会造假。”

“就是印刷一张包装纸而已,对很多人来说不会太难,如果市面上出现假货,甚至让假货供应商赚到钱,他们就不会轻易收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生意不时生产、打广告、出售这么简单的事。

调查市场、预测市场、预测产品走势等等,这些也是关键。

把销售做好的人,能赚点小钱。

能把广告做好,质量把控好,销售也做好的人,能过个富裕生活,超越大部分人。

想要成为一个全国性公司、企业,做好前面这些是基础,还要会管人、有市场眼光,销售人才可以找,产品质量可以加大力度管控,广告可以用钱砸,但对市场的把握,是要决策者拥有这个能力才行的。

赵卫国觉得宁晋川预测过于乐观,一个月五十万块肥皂啊!

赵卫国说道:“宁哥,五十万块肥皂就是二十五万斤,算一下大概有……”

“125吨!”宁晋川直接说出了赵卫国想说的数据。

赵卫国拍了拍脑袋:“对,125吨,这么多材料,他们去哪弄?”

“那是他们的事。”宁晋川说道:“他们弄不来,总有人能弄到。”

“想要赚钱,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埋头搞生产就行。”

“只要搞生产就能发财,那也轮不到马家了。”

材料不是一个小问题,就算宁晋川也不知道要怎么解决。

毕竟隔着行业,宁晋川对他们肥皂这行业也不太了解。

就算放几十年后,电脑、手机上一查就知道各种信息,让一个不懂行的人去进货都费劲,不吃上几次亏,也很难入门,更别说现在信息完全不透明,外行人别说进货,门槛都摸不着。

赵卫国大概也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