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私有化开始(1 / 2)
智囊团正式成立于1990年8月25日,这一天塔吉克斯坦宣布主权独立。
而在此之前,乌国、白俄罗斯、熊国、土库曼斯坦等国都先后宣布主权独立,苏联的解体已成必须趋势。
苏共党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
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8月2日苏国部长发布的法令,私有企业和雇佣工人合法化。
此法令一出,苏国本国大量私有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国外企业也趁机开始扩张地盘,一场轰轰烈烈的私有化进程拉开了帷幕。
在资金、人员、市场、科技的多重助力下,私营企业展现了他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了大量的务工人员,让高层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而与此相反,大部分国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不善、人员分配不均、官僚主义等多重压力下,越发地举步维艰。
亏损、破产成为了它们的主旋律。
这段时间里,乔建国天天都待在家里和智囊团商议着熊国的未来局势,并制定了收购铁矿和炼钢厂前后多项策略和方针。
同时,奈丽女士提出,如今苏国的经济已经一条不可逆转的死路,熊国经济大崩溃时代即将到来。
龙兴集团做为境外投资集团,此时已经立即马上放弃所有收购计划,从而在将来获得更大的利益和资源。
乔建国非常赞同这一点,同时也意识到奈丽对他的忠诚和信任已经建立。
但乔建国并没有同意。
理由很简单,叶如今刚刚完全掌控熊国,急需相关方针和政策来稳固统治。
他做为叶的幕僚,大家都知道的龙国投资财团,必须在这个时候体现出大公无私的一面,要让人们看见他在努力挽救即将崩溃的熊国经济。
奈丽反对道:“乔总,如今苏国动荡不安,卢布贬值迅速,你现在收购一个铁矿的美金,将来可以收购两个,甚至三四个。
你是生意人,应该比我会算这笔账,即便是为了叶的名声,你的牺牲是不是太大了?”
黄丽丽跟着道:“乔总,咱们龙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
我认为这个关键时候,我们的确不应该把大把大把的美金浪费在铁矿和炼钢厂上。
汽车厂、船厂、煤矿、石油,熊国地大物博,太多的资源让我们买,太多的便宜让我们捡。”
乔建国点了点头,“我同意你们的观点,可你们也应该知道,如果没了叶的支持,我们连一个铁块也别想得到。”
“乔总,所以我们建议你拖,而不是彻底地不执行。”
奈丽女士继续解释道:“乔总,你也知道,如今熊国与苏国势力还在纠缠之中,各方势力明暗不知,不管是审批、核查都会非常地慢。
我们只需要像一个普通的外国公司与各地政府官员接触商谈,这些时间自然而然地就会省出来。
而据你之前所讲,目前卫星汽车厂的原料已经足够他们生产半年,我们只需要在半年之后完成这次收购就可以了。”
黄丽丽附和道:“是呀,乔总,虽然咱们龙兴集团如今一年的收入已经达到了15亿,可各项开支也大,每年的财政结余也就十个亿。
你现在大张旗鼓地收购,安置失业人员,将来真正的大机遇到来,你哪里来的钱再收购?”
“可如果普京将来上台之后,会集中火力对付这些曾经在大混乱中获利的财团寡头呢?”
乔建国当然不会把这话说出口,可这却是他最担心的。
普京才是杜金口中那个熊国未来真正的王,那个数十年不倒的熊国大帝。
如果他现在像别的财团一样,按住资金不动,放任失业人员不管,只顾着将来大捞一笔。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叶下台之后,等待他的必然是收回,甚至是驱赶。
他深深地相信,即便是他现在和普京关系莫逆,这一天也终将会到来。
因为帝王根本没有朋友!
“你们不用说了,我已经决定了,立即展开收购行动。”
收购是从22日开始的,苏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不但没有凝聚人心,独立的势头反而愈演愈烈。
不只是熊国等国,苏国各共和国,不论大小,分离势力都在急剧增长,独立的要求和愿望越来越强烈。
与之对应的,各大即得利益者为了保住当前利益,纷纷开始响应分离势力,并随着法令的分布加快了国有资产私有化的进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巧妙而多样的过程,如果不是乔建国亲眼所见,他根本不敢相信高大威猛的熊国人会这么聪明。
首先是位低者,他们最擅长以次冲好、偷梁换柱、暗渡陈仓。
乔建国在收购过程中就认识那么一个拉钢筋的司机。
从钢铁厂过完称之后就跑到田边卸下钢筋,将车斗里糊一层泥,然后再去私人钢铁厂把多出的钢材买掉。
到了接收那边一称,诶,对方说重量没差,他就直接交了,如果有人怀疑,他就递包烟、送瓶酒就完事了。
还有那么一个特殊钢厂的炼钢工人,每天上班都提着一个大包,拿出来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