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祸起神雀(4)(2 / 4)

加入书签

顺利施展,你刚领悟尚且生疏,强行使用不仅虚耗灵力,还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得不偿失。”女子循循教导,“现在起改用天地灵术。还记得姐姐教给你的吗?”

“仑泉、玄骨、朝迎风,昆海、幻血、暮还松,临缺、承暗、身破虚,比圆、启明、心断空。”女孩立刻回答。

“好,接下来按姐姐说的做。玄骨、幻血、身破虚、启明、仑泉、心断空、昆海......”

“是啦,木姐姐。”

女孩立即闭目冥想,感受着体内的十二灵泉,按照木姐姐的教导依次震动各个灵泉,当即从手心中涌出一片青色光芒,配合着木姐姐的引导,这片光芒徐徐汇入她的手心。女孩看到,虽然自己的灵气也是青色,但比起木姐姐的还是暗淡了好些,幸好经过木姐姐的手心后,变得和她的一样精纯了,这下小姑娘才终于放下心来。

旁边的几人望着这一幕,对冰虞人来说本该是已经司空见惯了的,但当亲眼目睹时,心中还是很受震撼。

自女娲传下道法,燧人氏开悟灵术以来,对灵术的探索便从未停止过,后来经过一些大贤大能的反复试验论证,总结出了这样的结论:天地灵炁汇于道心后自行转换为心血灵气,心血灵气流出道心时便具有了九行属性。平常,流出的灵气刚好够循环自身灵脉之用,不会多也不会少。而通悟道法之人如果能够感知到这一玄妙的过程并加以微操,便可使心血灵气主动流出道心,化为自身可用之灵气。但这种方式与道法一样玄之又玄,有人修至圣、神也不能参透其理,有人才刚刚修炼便能熟练运用,差别如此之大以致于人们冠以道法玄术之称谓。

后来在第一次天地大战期间,伏羲在研究道法玄术时突有奇想,如果人的灵气是由心血灵气转换而来,那么充盈天地之间蓬勃的九行灵气又从何而来呢?难道天地也有道心?带着这样的疑惑,他还真的悟出了新的灵术大道——天地灵术。顾名思义,此灵术所用灵气并非来源自身,而是天地。伏羲认为天地与人一样有道心,只是不知道它在哪里,也可能无处不在。人之道心有灵脉相连循环周身,灵气通行其中,并在十二个特殊部位形成明显的集聚现象,一如泉水那般。天地之道心同样也有天地灵脉与之相接周而复始,那么也必然存在类似于人体灵脉的情况。后来伏羲部落的一位大贤焰羲对他的发现进行了总结概括,著述《十二灵泉》和《天地灵术》,并在战争中全面推广开来,使得人人皆可习灵术,引发了轰轰烈烈的灵术革命,一举扭转了两界的战局。后来人们对《十二灵泉》做了小小的修正,即从“天地之间有十二灵泉”更改为“天地之间有无数灵泉”。进一步使灵术在民间普及。

实质上天地灵术是通过调整自身灵泉的震动频率与天地灵泉形成共振,从而误导天地灵脉将灵气汇入人体灵泉,进而为人所用。两者震动的频率越接近,所施展的灵术越精纯。但由于对道法感悟的深浅,人们能够使用的灵泉数量不一而足,一般认为,灵泉数量的多寡决定了施术者能够调用的天地灵气,灵气愈磅礴,施展出的灵术愈能表现出质的飞跃。

数千年来,天地灵术一直独占鳌头,是人们使用最多也是最主要的灵术派系。但在个别领域,天地灵术却一直无法和道法玄术相提并论。譬如医用灵术这块,虽然以天地灵术为基础发展出了极其庞大的灵术体系,但它们的治疗效果都远不及道法玄术,个别时候这种差距甚至到了难以接受的地步。因此红绫居在这方面完全放弃了天地灵术,转而研发出了用之增补她人灵力的备用手段。

眼下木姐姐正是用此法来减少施展柔绫术的消耗,因为她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要救很多人,还有更重的伤者等着她,灵力能节省一点是一点。有时候她不得不做出违背自己心意的决定,对部分重伤患者只对其进行麻醉而放弃救治。这实际上对重伤者也算是一种仁慈,因为她们是最后的希望,如果她们都没法,那便是宣告了士兵的死亡。等待死亡是一种残忍的酷刑,好在他们可以无知无觉的死去。只是对活着的人来说,做出这种抉择是往往是异常艰难和痛苦的。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青色光芒逐渐敛去,少女的脸上不再有因痛苦而浮现的扭曲,代之以安详平静的面容,仿佛在摇篮中进入甜美梦乡的婴儿,颇惹人怜爱。

“木姐姐,她的手臂。”女孩每看一眼那条没有血肉只有骨头的胳膊,都会害怕得使劲攥紧裙角,有时候她真的好想逃离这里,可又想到这些战士无惧生死地在外面和敌人搏杀,保卫着这个国家,保卫着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人,其中她也是要被保护的人,一想到这她的目光立刻变得无比坚定,她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且应该这么做,于是一个时辰前哀求着木姐姐把她带了出来。木姐姐不愿伤她的心,但更不愿让她看到营帐里的惨状,于是便来到了最外围的区域。这里聚集的伤员一般是不太重的,平常都由民医们负责,她们很少会过来,除非灵力尚且充沛,但这种情况极少出现。当然,木姐姐今天出现在这,算是个特例。

只见木姐姐指尖流出一道青光,比起先前浓郁了不知多少倍,简直就像一条流淌在空气中的小溪。青芒像注入湖泊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