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交心得助手 共建合作社(4 / 6)

加入书签

地说。

“是的,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合作社,来促进多种经营,比如专业种植,专业养殖,专业营销等,让村民由农民变工人,拿工资来增收致富。”徐天宇满怀信心地说,他说着,看着王志平,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姑父当年在县农场干不少年吧,那里的情况你都熟悉吗?”

“上次我也向你简要介绍了一些,我是在市农校毕业后就分配到县农场的,虽然也是种地,但它也算是国营单位。所以,我一干就是八年多,要不是因公受伤,丧失了劳动能力,估计到现在我都不会离开那里的。”王志平惋惜地说,“当年我在农场就是专门负责农机具维修的,带了两位徒弟,工作虽然脏,但并不累,只要平时检修到位,农机具很少出现故障。所以,我们三人平时工作很清闲的,经常以检修试车为名,开拖拉机到处转悠,农场里外我们都跑遍了。”王志平说着,脸上又露出了异样的神采,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年代。

王志平又喝了两口水,继续说:“这个农场是全县唯一的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大农场,有职工四十多人,拖家带口的也有六户,场里有各种农机具十多台套,农业生产全靠机械。整个场区面积大概有九平方公里,光是耕地也不下一万亩,有百分之七十的旱地,百分之三十的稻田,每年向县里提供粮食一万多吨,生猪一万多头,够全县三十五万人吃一年的。”

“这么好的产粮基地,后来怎么就散伙了呢?”徐天宇有些疑惑地说。

“至于怎么散伙的,我也说不清楚,那是我离开农场以后的事了,估计是有人看中了那块风水宝地,愿意出高价租赁承包,县政府的领导头脑发烧,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拍板出租了。”王志平摇着头说。

“风水宝地?那里真有那么好吗?”徐天宇故意问道。

“那当然了,那个地方可以说四面是悬崖峭壁,只有西边有百米长的水库大坝,整个场区只有一个进出口,住在里面,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你说是不是个好地方?”王志平眉飞色舞地说。

“这么封闭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像座监狱,住在里面像犯人,想自由通行都得经过洞口,很不方便的,我觉得还是四通八达的敞快。”徐天宇不以为然地说。

“哈哈,农场职工出入都是自由的,哪能和监狱相提并论。就是监狱,如果在里面待的时间长熟悉情况了,也是可以私自逃出去的,毕竟那里不是铜墙铁壁,而是自然形成的盆地,悬崖下面有好多山洞与外界是相通的,人是可以通行的,只是被人为地堵上了,只留下南面通往县城的一个大洞口。”王志平一脸神秘地说。

“噢,姑父还对那里的地理环境也熟悉呀?”徐天宇羡慕地说。

“那当然,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喜欢学地理,也喜欢探险,我以前出门都爱带着地图在身边,在农场的那些年,我也经常观察农场周边的地理状况,所以我知道农场的悬崖峭壁下,有十二个山洞,但真正与外界连通的只有四个,这四个当中,有一个中间被深水阻隔了,得要划船才能通过。另外三个山洞人是可以通行,但里面的情况复杂,走不好容易迷路。这三个山洞我都走过,里面的钟乳石很奇观,我绘有山洞出入的路线草图,准备向场部汇报,将来搞旅游开发的。哎,只可惜,还没等我汇报就受伤离开农场了。”王志平很是惋惜地介绍说。

“姑父真是有心之人,不知姑父绘制的草图可保存吗?我也喜欢探险,能否把草图给我看看,我有机会也去一探究竟,说不定将来也可以搞旅游开发的。”徐天宇征询地说。

王志平看着徐天宇祈求的目光,赶忙拿过自己的挎包,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翻开几页摊开,放好标记线,就把笔记本递给徐天宇说:“你看看,这就是我绘制的平面图,好多年了,笔迹都褪色了。”

徐天宇接过笔记本,仔细查看了草图,然后抬起头说:“草图标注的出入路线很详细,笔迹也清楚,我想暂时留下笔记本,照着草图再画一份图之后,再还给你本子,不知姑父可愿意割爱。”

“我平时喜欢做笔记,经常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没事的时候翻开看看,所以才保留到现在。不过,这张图现在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更何况它也不是什么秘密,你把它撕下来拿去就是了。”王志平干脆地说。

“这笔记本可是你的心爱之物,不能撕的,我还是照抄一份比较好。”徐天宇连连摇头说。

“算不上心爱之物,只是个人爱好,你看着办吧,记得抄好了就把笔记本还给我。”王志平淡淡地说。

徐天宇收起笔记本,起身拿着放到了书房桌子的抽屉里,然后去开亮了客厅的灯,给王志平的水杯又添点水,就坐回到了沙发椅上。

关于这张图,对徐天宇来说,是个意外收获,他怎么也没想到,王志平还有这个爱好,而且还绘制了地图,这可是无价之宝,说不定将来会有大作用呢。徐天宇心里想着,不觉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意外收获,真是意外收获,看来这农村还真有不少暗藏的宝贝,等待人们去挖掘,劳动人民的智慧,永远都不可小觑的。

“天宇,你说就我们几户人家,至于花这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