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单章庆祝和分享一下(2 / 4)
,这种方法最佳使用是要靠长时间的压抑来集中在一刻爆发的,我很难来举例。
------------------分割一下----------------
压抑的环境描写,最简单的方式之一。或者也可以对读者浸淫的人物施压,感到紧张和焦虑感。
严格来说,只要是反复地强调“你甚至都感觉喘不过气来”配合一些“天气阴沉,湿度太高,气压沉闷地像海底一样。”,要是有特殊要求还可以“感觉一圈绳子缠在了脖颈,像在绞刑架上一样,这使你扯了扯衣领”(好吧,我承认用了一些不属于环境的技巧,只是为了让它看起来有点说服力而已)。
环境描写的骚操作很多,你可以持续稳定施压,忽上忽下,递进式,逐渐升高,忽然爆发什么都可以,你想要怎么弄就怎么弄,在长期的技巧里面属于最灵活简单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要比jump scare还要简单。
那么为什么我把它放在了第二位呢?
很简单,因为它想要精进很难。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这种方法的加强对于笔力的要求非常高,很难靠着一些小技巧来弥补。而且,如果你在什么时候施压不当,就会造成全篇崩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使用这种方法相当于在小说中埋了一条暗线,只是单埋可以润色不少,但是如果想要在埋了暗线的情况下让自己的文章精进,就很难了。
相当于普通的修炼法你不用,你用斩三尸,短期肯定是有很大提升的,但是斩三尸的修炼难度可是比普通修炼法要难的。
所以说,这是一种邪法,大部分的有名的小说都是直接靠反逻辑的方法来的,最多就是拿这玩意来添光加彩,真的要用这种压力来产生心理恐怖是要让读者养成非常大的依赖性的。
-------分割一下--------------
心理暗示,进阶的技巧之一。
这里的心理暗示,不仅包括了叙诡一类,还有更加高明的催眠性暗示。
先来说一下叙诡,也就是叙述诡计,通过一些暗示来让读者认为正确答案是a,但是实际上答案是b,也就是把读者当成猴耍,用叙述去误导。
我来举个例子,“我停更是要筹备历史考试”“不过不是去考试,但是我确实和考试有莫大的关系”“我要打扫考试教室,干干净净,否则会造成影响”“希望我的孩子可以考好,不要再哭哭唧唧地回来了。”
如上,一开始以“筹备考试”来暗示读者处于“学生,教授”一类,再用“不是去考试”进一步来暗示读者是教授,使他们确定,“打扫”会让他们动摇,从而病急乱投医认为是“清洁工”一类,忽略概率最小的家长志愿者,但是事实就是家长志愿者。
虽然我知道我的叙诡很蹩脚,但是叙诡的上限确实挺高的,但是总会有聪明人提前识破,而且这种方式难免会出现“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审美疲劳。
索性,聪明的人多,但是聪明的心理学家要比聪明的人少,而大部分忙碌的催眠心理学家更没有时间来。
先来问大家个问题,如果我让你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你会想到什么?
先不说这个违反常理且非常引人注目的东西(你肯定想到了),你也许还会想到小李子《盗梦空间》以及其他很多这样致敬的电影。
当然了,虽然我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但是它用作解释“人总会想被禁止的东西”非常好。
不过只是抛砖阴玉而已,高明的暗示往往都是和剧情有着莫大的联系的,例如对于梦境的隐喻一类,大家可以看一看《梦的解析》不论是书籍还是游戏。
当然了,最最高明的还是一些清醒暗示的邪招。
在故事的最开头的时候,尽力地营造一个贴近读者群体的氛围,主角可以很怪,很强,但是必须要有和平常人接轨的地方。有些时候你可以这么写“他的……就像你一样”,然后“他简直和你一摸一样”“他简直是你的翻版”“他就是你啊”。
尽管这么看有些惊悚,但是在读者随着剧情放松下来的时候不断地加强“你就是这里的主角”的时候,可以很好地让读者代入进去。
如果在其中一步步地慢慢提升稳控读者的接受能力,甚至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当然啦,虽然这种效果在经历了“绝对非人可为的剧情”之后会慢慢消退,但是请记住单单只用文字洗脑出“超高校级的绝望”是完全可行的。
----------分割一下------------
恐怖的意向堆叠,用的好超神,用不好超鬼。
嗯~~说实话我对这种东西并不感冒,因为这种玩意对我完全没有用,就连恐怖谷效应我也只是呵呵一笑略过而已。(可能是因为我的视觉还有听觉,品味也被深深地污染过吧)。
但是请注意,并不像你在游戏里看到的恐怖杂物堆一样,在文字里想要把这种感觉写出来是需要很多的笔墨的。
这也就间接地导致了这种方法比较难用,还很吃设定相关,描写的越详细越感觉恐怖,但是带有赌的成分,就像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