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寒山为芙蓉请裁缝(2 / 4)
世人更希望寒山能与芙蓉结成夫妻。一日寒山外出砍柴回来,看见芙蓉的房里灯还亮着,寒山怔怔看着大德,他觉得自己可悲,觉得自己的丑陋。
作为夫君这些年自已从未能够走进阿妹的心里。自已是在自作多情,这颗人生的苦果是自己栽下的。寒山说:“人生苦短哪一桩,哪一件不是过眼云烟。儿女之情也是如此,何苦强求执着,自寻烦恼。日久生情,情久生变。人真是太软弱了,被一个情字寻死觅活。”
丰干道:“想你寒山本来就是一个日度三餐,夜度一宿的汉子,随他去吧!”
寒山说:“在下正有此意,皈依我佛,从此了尘。”寒山于是收拾好衣物,背着一灰色的行囊准备出家。他怕芙蓉,拾得以后四处寻找他,担心他。寒山在院落的墙壁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留下一首五言诗:
“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游戏不觉暮,屡见狂风起。浪捧鸳鸯儿,波摇㶉鶒子。
此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
然后就离开了石梁镇家里。拾得和芙蓉看到了寒山留下的诗和画,这才知道他已经出家做和尚去了。拾得明白事情原由后决定把寒山找回来,于是告别了芙蓉,走上了寻找寒山的路。
芙蓉知道寒山已明白一切,弃家出走了,不堪悲伤。一想到寒山哥哥从此无家四处飘零,止不住泪水扑落直往下掉。寒山在天台山国清寺削发皈依佛门,打坐参禅潜心于诸经内典,道行渐深。由烧火和尚做到首座弟子。
拾得四处打听寒山的下落,屋后池塘里的荷莲还是那样红棠翠盖,婀娜多姿。芙蓉脸上常带着忧戚的神情,问莲根有丝多少?问莲心知为谁苦?以前芙蓉忘不了拾得的身影,现在又牵挂着寒山的冷暖。
谁也不知道阿妹面对荷莲,咽下去多少泪水。一日秋风紧吹,阿妹足疲神倦,不思茶饭。拾得关切问道:“我请个郎中来为您诊治诊治?”芙蓉振作起来说:“不妨!赶针线活儿累了,睡一觉就会好了。”
谁知过了三日,拾得去石梁镇武馆当教头,回家后见阿妹面目憔悴,形象惨变。拾得勿忙去请郎中,阿妹拦住了。芙蓉说:“夫君不用了。妾连日梦到母亲,自知冥路已近。妾死,夫君不要伤悲,但有一事劳烦,夫君一定要找到寒山哥哥,诉夫君与妾早有恋情,如寒山哥哥能尽释前隙,阿妹躺于坟冢母亲怀抱,亦可瞑目了。”
拾得强忍痛肠,安抚阿妹道:“不要胡思乱想,人吃五谷杂粮,都会有个头痛脑热,请郎中熬些药吃,会好的。”芙蓉说:“多谢夫君了,阿妹想看看寒山哥哥做的新衣裳。”拾得的鼻子一阵一阵发酸,他不能让泪流出眼。他把三年前寒山为阿妹置办的过年新衣裳拿来。
阿妹摸着又软又漂亮的红色新衣裳,含笑的脸上滚下了泪。这三年来,阿妹多么想找到寒山!盼君盼到夏雨雪,盼君盼到苍海涸:盼君盼到玉石烂···向寒山坦白一切,然后再穿上新衣,当面叫一声寒山哥哥。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机缘了,永远也没有。
池塘里的荷叶都凋尽了吧?芙蓉自言自语,阿妹累了闭上了眼睛,眼角睫毛上含着清泪。
今阿妹已归极乐。我和寒山哪有什么冤恨可言,我要携得荷莲一支,寒山拿着素盒,愿我们二人和合无隙,了结阿妹心愿。”拾得闻听忙问:“天下之大,人海茫茫到哪里去寻找寒山?”弥陀道:“天台山国清寺,他正在那儿理佛。”拾得又问:“眼下数冬寒天,哪里有什么荷莲?”
弥陀举步出门道:“你可随我来。”拾得赶快趋步相随,却怎么也跨不出门槛,只见那弥陀已飘然而去,急得一身冷汗大呼:“师傅等我!”谁知醒了过来,乃是南柯一梦。拾得正在回味梦境,一阵大风将门吹开,拾得正要起身掩门,忽见门前皑皑雪地里,有一支红莲,分外鲜艳。拾得顿然开悟,受了佛法庇护。
孟冬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拾得收拾好行李,采了一朵红莲花,踏上了寻找寒山的路途·····中午的时候,他找到国清寺,在国清寺外的亭榭前问了一位大德,一打听!听说国清寺新来了一位和尚,相貌与寒山相像。
他立即快步前往,走近一座小桥,寒山听说拾得千辛万苦来找他,想必腹中饥饿,急忙从房中捧出一只盛着素菜饼的竹编食盒。二人相抱,喜极而泣,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已表达此刻的心情。寒山送盒,拾得献荷。从此传为佳话,被人传说成心中的“和合二仙。”
传说他们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讲究的。那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而五只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真是大吉大利!
寒山和拾得来到天台山国清寺,只见古刹庄严、香客如云,一派鼎盛兴旺之象。
寒山说:“贤弟为什么要来找我?你和芙蓉妹不是过的好好的吗?”拾得道:“仁兄您这一走,我和芙蓉妹可担心了,于是来寻你。”寒山说:“我已出家遁入空门,你回去和芙蓉妹一块过日子吧。”拾得流着泪道:“芙蓉妹她一她已经过逝了,再也听不到她委婉的话语了,再也看不到她清秀的脸颊了···”。
寒山说:“缘去缘散,万事皆空,仁兄不要悲伤,看淡一切随缘去了”拾得道:“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