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利益(3 / 4)
道国家赋税年年下降,影响到了朝廷大事,而是深怕皇帝一时冲动,惹得天下大乱,在他看来,朝廷更应该关注全国土地,不能让诸侯藩王无限制圈地,只要遏制住朱姓子孙侵占土地的势头,那么老百姓就还有赖以生存的资本,所以他来南京后就开始打压地主,平抑物价,希望这些多吃多占的地主能为国家多想想,可惜作为书生意气,他还是低估了江南盘根错节富豪阶层的贪婪,这些人表面上迎来送往,表示服从朝廷的政令,背地里却依然如故,毫不收敛,以留都魏国公等勋贵为代表的士绅阶层阳奉阴违,而且还拿他们没办法,即使是江南防务的大头京营,他都没法插手,全由名义上京营提督魏国公掌握着,所以现在朝廷拉拢刘孔昭的操江水师,绝对是正确的,只要这几艏坚船利炮在手,那些蠢蠢欲动的地方军阀就不敢轻举妄动,而刘孔昭这个勋贵能不能全力支持他这个朝廷代言人,就得看情形的发展了,好在神兵卫准备在上海县建设港口码头,只要这些码头建设完成,那么以神兵卫的实力,不怕他们泛起什么浪花来。
内阁和皇帝现在对江南的要求其实就是一个稳字,派史可法坐镇,重建长江水师都有这个意思,只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南方不出什么的大的篓子,北方就有时间和精力来收拾流寇和建奴的烂摊子,由于各地矿产开发带来的利益,加上出乎意外的商贸赋税收入已经超出内阁的意料,江南的赋税现在显得并不是很迫切,至于神兵认为所有革新都要在新军练成之后进行,内阁几个大员深以为然,只有皇帝和内阁掌握了绝对实力,一切才能够有条不紊推行,否则,以目前各地传上来的消息来看,反对的占绝大多数,毕竟关系到豪强地主的切身利益,难免有人从中煽风点火,当年靖难之役,宁王之乱都是这样造成的,现在皇帝又年轻,而且刚愎自用,万一引起天下大乱,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现在只要求全国稳定就可以,即使是表面上的稳定,也一定要等无敌新军的练成。
范小武回到天津,向管委会汇报了萨摩藩的动向,管委会对他当机立断表示赞同,有幕府和萨摩藩两个对头互相制衡,日本想要超越列强那是白日做梦,至于枪炮一类,都是落后的火炮火枪,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给他们现代武器,怎么也威胁不到这里,军火生意的暴利不做白不做。不过就几天之后,不知道从哪得知消息的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曹化淳一起来找陆文夫和陈之伟峰,听说你们要武装倭寇,上次看在利益的份上卖一些也就算了,这次又要卖给倭寇大笔火器,你们是不是真的忘了壬辰倭乱了?这倭寇极是难对付,为祸上百年,千万不能为了一时之利,再次武装倭寇啊,一个个说的言辞恳切,神情激动,就差开口骂娘了,也难怪他们激动,这事要是捅出去,全国都能沸反盈天,大明吃倭寇的苦,几天几夜也说不清,陆文夫陈之伟峰加上范小武只能不停解释,说这个萨摩藩和日本当权的幕府是对头,武装他们对抗幕府,即可渔翁得利,又可以控制日本等等,反正就是此倭寇非彼倭寇,给他们的火器都是淘汰下来的,绝非新军先进武器云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奈何几个古代人就是不依不饶,说这样火中取栗,到时难免引火烧身啊,范小武只得以实相告,说他们已然定下朝之鲜的济州岛,会在那里训练数万武士,随时可以灭了日本,不能因为倭寇的劣根性,而断了大明的财路,看着一帮大明的忠臣,范小武适时抛出了萨摩藩金矿的信息,这个大金矿,每年可为大明带来数万两黄金数十万两白银,加上幕府控制的金矿,和还未开发的北海道金矿,只要我们运作得当,那每年进账千万绝对不是梦想,而这仅仅是和日本一家交易的利益,要是以后占领澳洲,那更是财源滚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果然不假,任是几个现代人破析世界局势,利害关系,什么橘蚌相争,就是说不通古人,说一千道一万,支持倭寇就是不行,但一说到有巨大金矿,几个古代人立马换了脸色,尤其洪承畴和杨嗣昌曹化淳,他们久在中枢,数十年来一直为钱犯愁,深知钱财的重要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的,所以范小武一说日本有好几个巨大金矿,其中就有被神兵卫定下的菱刈金矿,马上口水都流下来了,大明缺钱啊,缺太多钱了,赋税连年歉收,内忧外患哪个不需要钱财?运作得当每年上千万两银子,谁不动心?这倭银还和大明成色不同,都是十足白银,这要是拿住了,以后就是江南赋税收不上来,也影响不到大局不是?几个古代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赶紧用袖子擦去嘴边的哈喇子,说话都开始和颜悦色了“伯爷说的是这什么萨摩藩手里有巨大金矿?每年可以给大明带来数万两黄金数十万两白银?”曹化淳可不管文官怎么想,只要手里有银子,神仙都不怕,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不就是几个倭寇吗?有神兵卫在,怕什么?“正是!这萨摩藩手里的金矿是日本最大的金矿,初略估算,每年可为大明生产两三万两黄金五十万两白银,要是再开发北海道的金矿,加上幕府手中的佐渡金矿等,大明每年可以从中获得六七万两黄金两百余万两白银,以大明一两黄金兑十两白银来算,的确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