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利益(2 / 4)
拉屎的弹丸之地,那么朝之鲜无忧,最重要的是他这个国王位置更稳,关键就是这些邋里邋遢的倭寇和部分朝之鲜人能不能赶走清军?心里没底啊,要是打不过清军,那岂不是雪上加霜,连他这个国王都做不成?满心的喜悦,陡然被浇灭,两头都是得罪不起的虎狼,怎么办怎么办?几个心腹连着商量了好几天,终于拿出了一个折衷办法,就是只当不知道,先让他们占着,一年半载后若是清军知道了,就说是明国强占的,他们不知情,让他们俩家自行解决,用中国话来说坐山观虎斗,明国伯爵说了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帮助朝之鲜摆脱清军蹂躏的,那正好你们两家互相攻伐,谁胜了听谁的,反正我们只是天朝的属国,只要能瞒着满朝官员和百姓就行,至于粮食什么的,暗中节衣缩食运送一些过去就是了,一切都等明国和清军分出胜负再说。
于是济州岛成了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地方,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岛内大静和旌义两县数万人成了朝之鲜法外特区百姓,名义上归朝之鲜,实质上听从明国安排,好在这个岛离朝之鲜海岸有90公里的海峡,没有海军的清军即使知道了这里驻扎着明军也只能望洋兴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往日本,回中国,天然的中转基地,岛上风景优美,且溶洞很多,女多男少,现代美军都在这里建有基地,因此对于穿越者来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做控制日本朝之鲜的基地了,以后从日本招募的武士基本就在这里接受现代训练,随时准备为天朝的利益冲锋陷阵。
第二次日本之行同样满载而归,日本盛产金银铜铁,都是大明急需的,除了日常用品,范小武开辟了幕府和萨摩藩的军火生意,相信不要多长时间,日本各地大名都会闻风而动,他们手下大量的金银就会迅速流入大明,顺差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天朝国力的增强,同时客观上使得日本内乱,窝里斗,更方便穿越者浑水摸鱼,至于朝之鲜这头白眼狼,只要济州岛牢牢掌握在穿越者手中,再怎么也翻不出天朝的手掌心,自此东面两个不是威胁的威胁就会自动解除,当然很多穿越者从开始就认为直接把朝之鲜和日本灭了最好,可现阶段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应付,即使解决了东北清军,也还有北极熊的大目标在,海上即使收复了台湾,还要面对最大的对手欧洲强盗,所以穿越者估计,至少在十数年内不会花太多精力应对这两个白眼狼,只需要他们安分守己不断给大明输血就行。
一百多万两海贸收获,分给大明的就有六十多万两,而且都是成色十足的倭银,两次海贸的巨大利益,刺激了皇帝和朝臣,才短短几个月,几艏海船,就带来如此收获,连带几个坚决反对开海禁的腐朽官员都不啃声了,皇帝特旨刚上任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和操江水师提督刘孔昭,要他们加紧建造海船,并明确指出,松江府的上海县境内开始迁移部分百姓,等待神兵卫前来建造海港,这样的圣旨下到南京,自然又引起了一阵骚动,亏了新任兵部尚书史可法经验丰富,反复说明迁移者都有补偿,并分给良田,同时请旨调宋应升出任松江知府,全力负责迁移事宜,并免除上海县两年赋税,才算勉强安定了南京诸多士绅,不过表面的服从不等于就没事了,江南士绅集团一直在暗中勾连,早晚都会爆发,这一点穿越者心中跟明镜一般,能拖延他们爆发的时间就算是胜利,只要北方稳固了,江南那再怎么折腾都不会影响大局,只是苦了史可法等一帮干吏,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左右周旋,暂时将矛盾压制住,南京京营是根本指望不上的,所以刘孔昭的水师就变得尤为重要,皇帝三令五申,外加不断给钱,就是要他们看好江南这个赋税重地,以免那些食君俸禄不思报国的富商官吏铤而走险,做出大逆不道的举动来。
魏国公徐文爵一直在冷眼旁观,北方翻天覆地的情报不断传来,加上定国公家的书信来往,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小皇帝政策的改变是迟早的事,开海禁对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命的是税收制度的变革,一旦皇帝发狠真的收商税,江南沸反盈天是必然的,不说那些富豪不肯掏银子,就是他自己手下那么多商号,这得要掏多少银子?南京士绅暗中有人和福王来往,他一清二楚,就是假装不知道,南北朝的事情心里想过,不是没有可能,照现在的情形看来,说不定能成,北面山河破碎,皇帝昏招迭出,即使有神兵卫大力相助,短时间内也无力对付江南,况且南京京营三十万数额也不是吃素的,真要鱼死网破,凭江南富商的实力,小皇帝绝对讨不了好。
史可法来南京清楚知道身上的担子,一来就视察了宝船建造进度,操江水师名义上管辖着整个长江段,可经过上百年的裁汰,已不复当年千舟竟发的盛况,别说海船,就是数百料的内河船只都已经很少了,拿神兵的话来说,这些都是舢板,根本不堪一用,如今朝廷拨下银子,意图重建宝船,一个是为了海贸,一个是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京师一带日新月异,必然带来全国政策上的改变,江南这个粮仓则是重中之重,一旦风起云涌,必然影响到北方大局,作为出身江南世家的史可法,内心对改革赋税制度并不很赞同,连开海禁都有一定保留,他不是不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