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查探军营(2 / 3)

加入书签

发生当日调兵情况,只听见店小二敲了敲杜少修的门称昨夜有人将一封书信交于自己,杜少修心中已知是何人来信,便叫来众人一起查看。

只见信上写着:

昨日我等听君等陈析厉害,顿觉此事关乎存亡,今愿奉还所劫财宝与人质,只愿保我寨中兄弟性命。我等本是逃难饥民,因为杀了当地县令而逃难至此,恐为政府所不容只得占据山林坚守本寨。向来只劫财务几无杀戮,双狼寨为霸一方已久,杀伤掳掠无恶不作,今我等愿为官军策应,取了这黎县的毒瘤,事后必将所有的贡品与人质奉还,只求之后莫要追究我等责任,如若君不从我等所请,我等只能殊死抵抗,请君裁断。

秦毅拜启

“可知送信的人是谁?”杜少修问道。

那小二只顾是摇头,“送信的是更夫,他说也是受人委托的,那人看不清面容!”

杜少修点了点头将信递又于杨定戎,“前辈如何看待秦毅这封信。”

杨定戎接过信件又仔细端详一阵,说道,“这话怕不是秦毅的实意,他估计是想借官府的手除掉曹金唤这个心腹大患,然后乘机牟利!但是如果不应允的话只怕他会铁了心和我们作对,到时候无论进攻哪一方他们都会相互策应,那么难度都会大大增加。”

“可这个人会真的把人送回来吗?王二叔也在里面呢!如果不答应他们会不会把他们都杀掉!”真一正担忧道。

“放心吧,秦毅既然会来找我们相信他肯定不会动人质的性命,杀了人质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为何他们只提贡品这九龙环玉却在信中只字未提?”杜少修说道。

“嗯,这倒也很奇怪,难道他们不知道九龙环玉就在其中吗?”杨定戎捋着他那刺人的胡渣子,每当他陷入难以理解的思考的时候都会做这动作。

只见秋玲拍了两下桌子,打断了二人的思索,“我看啊是你们想太多了吧,人家都说奉还所有贡品了,肯定包括了那个九龙环玉了呀!再贵重的财宝哪里有命重要。”

“对啊,我说大叔,事情哪里都有那么复杂,要我觉得那些被抓的人平安才是最重要的。”真一也补充道。

听罢杨定戎转忧虑为喜,笑着说道,“是啊,可能是我想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保证人没事,不管事情真假,起码现在按照我们的希望的方向发展了。”

杜少修也跟着点的头,“那我们走吧,去一趟县兵衙门,还有很多问题!”杜少修虽然这么说着,但还是忧虑贡品的事。虽然他也认同要尽早解救人质,但是上方给他的任务是必须保证贡品追回为之首要,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优先完成任务。而且自己有必要确认清楚,再回忆起之前的对话,对方好像确实不知道这九龙环玉的事,到底是装聋作哑还是另有所图。

这县兵府的衙门位于黎县的城南处,也是黎县唯一的一所兵营,主要负责城门的守卫,一般士兵都不允许擅离职守,除非接到上方任务方可调动出兵,即使县令也没有权利私自调动部队。因为齐王的供品要经过此地,黎县上下都不敢怠慢,生怕在县周边再出事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虽然特意吩咐不要制造太大的动静。还是出于谨慎还是调动军队与护送的人员约定碰面的时间,一方面也表示对齐王的尊重。只是没想到出了如此大事,这一事件弄得是黎县上下是焦头烂额。

不过四人刚到了县兵衙门就遭到了营门口卫兵的阻拦,这虽是衙门倒俨然是一座兵营,看了入营的门楼就会让人肃然,这里的门卫不似前番衙役般懒散骄横,身姿挺拔双目炯炯有神,毕见此处治军严明才有这景象,只听得门卫厉声喝问道,“站住!你们是何人?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军营。”

还好上次拜访过县衙,再来军营前大伙就先去了县衙,何慎超就指派了刘尹代为引荐,可笑的是,这日前去县衙时候那两个人看门的衙役一见几人就客客气气,点头哈腰的将几位请入县衙,这种判若云泥的态度让真一和秋玲颇为鄙夷,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吧!

只见刘尹走上前向两个门卫递上了名帖,“二位官爷,我是县衙门的刘师爷,这几位是齐王派来的上差,专门来调查劫案而来,务必通报县尉大人。”

门卫接过名帖仔细核对了一番,语气稍有缓和道,“哦!原来是县衙的刘师爷啊,方才执命站卫,多有得罪,既如此也不必通禀县尉大人,且随我来吧

原来县衙和县兵府衙门向来分管两面,两边也极少互通,门卫不认得刘师爷也属常事,自从朝廷编订了法案,就军政分明,不得越权,除了正常公事互通,概不能以私事聚面。

经过校场时这里的兵士还正在操练,整齐划一的动作,令行禁止的步调,真一只觉得大开眼见,像是刚出生的孩子对着外界充满好奇般,只作是看的目瞪口呆,不过他也是确实没见过这种阵仗,让他颇觉得新鲜。杨定戎和杜少修倒是没多做观看,只是跟着领头的兵丁在前走着,倒是领在他前头的秋玲,一脸嫌弃的催促着他赶紧走不要老一副没见过世面的痴像,拉拉扯扯倒也欢闹。

行至校场末端,只见一个身穿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