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事关重大的花籽(1 / 2)

加入书签

翌日清早,众人别了吴乙,一行人前往码头登船。

码头上人喧马嘶,一派繁忙。长安古有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之说。看着静静的灞水之上,“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唐承隋制,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大致凡三十里就设一驿站。发展到后期,全唐共有水驿二百六十所,水、陆相兼的驿站八十六所。陆驿备有马,水驿备有船,以供官吏往还和政府文书的传递。在交通要道上除官府设置的驿站外,还有私人开设的接待客商的店肆,各店不仅出卖酒饭,而且“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

吴乙给国公府背下的船停靠位置不远,秦正随着婶娘一同来到船上,谢科也跟在后边。

不是说十八里相送么?这都八十里了吧?婶娘这是玩的哪一出?不仅是婶娘奇怪,就连谢叔父也是,问了船夫,就往二层舱房走去,丝毫没有告别的意思。

这船长约十丈,宽约两丈多,是现在形制最多的千斛船,换算成后世,一斛一百二十斤,千斛就是六十吨的载重量。

秦正没敢去自己的船舱,而是在风中凌乱。

这时,小丫头从婶娘的舱里跑了出来,跌跌撞撞的跑进秦正的怀里,笑嘻嘻的说道:“嘻嘻,娘亲说要和你一起回老家呢。彩儿好高兴哦,嘻嘻,彩儿能跟着哥哥坐大船了呢。”

不走了?这意思是送人送到家了?那谢叔父呢,也是一样的了?

船廊尽头走来三人,秦伯、胡列,还有一个没见过的中年,说说笑笑着到了近前。

哈哈,见到秦正,胡列开口便笑:“小少爷,愚叔又来了,叨扰叨扰。”说完又指了指身边的中年,道:“他叫吕顺,也是齐州人士,当年都受过秦二哥的照拂。刚好在船下遇上,也是回乡祭祖的。”

胡列虽有自家船队,见谢科登上秦家的船,他也跟了过来。这次倒不是朝着谢科,而是对着秦正这个年龄虽小,但每每有奇思妙想、却每发必中的小公子。不料回到自家船上,途中正好碰上吕顺。

秦正连忙上前见礼,小丫头也乖巧的叫了一声吕叔叔。

吕顺见小丫头唇红齿白,人又乖巧,心中欢喜。他搜了搜衣袋,这时候哪有什么发卡、头绳之类,只是翻出一个布袋,就递给小丫头。

小丫头接过布袋打开,却是几十粒种子,芝麻大小,外边还有白色的丝毛。秦正眼尖,一看就心头一震,这不是棉籽是什么?

那吕顺笑道:“不想初见秦二哥的爱女,却没什么准备,这里有点花籽,就送给小侄女吧。“

花籽?你们管这东西叫花籽么?

秦正问道:“吕叔叔,这花籽从何而来?还有多少?“

吕顺笑道:“此前和一个胡商兑货,那胡商送的,说此物是个药材,可治胃寒。但长安无人能识,药材店不敢收。我就拿了些带在身上,到处询问,不想忘在袋里。此物只有一小袋,也在船上。胡商说,此花长大,会长出花球,状如白雪。“

哦,秦正心中暗算,棉花种子千粒重大概一百克左右,一小袋大概就算二十斤,棉花播种量是每亩三斤左右,在唐代一亩相当后世的八分,那意味着差不多就是十唐亩。

想到这里,秦正笑道:“这个花籽,倒像是秦爷爷所说的白叠子,不知吕叔叔能否割爱给小侄?“

吕顺大笑:“有何不可?初次见到小公子,空手相见,心中甚是忐忑。小公子即是喜欢此物,那就全数送于小公子,何谈割爱一说?“

几人进了婶娘的船舱,谢科也在这里,正和婶娘说话。

一通寒暄之后,就是聊些江湖俗事。婶娘本是江湖儿女,倒也聊的相得。秦伯笑着提了一句吕顺给彩儿的花籽的事,因为无功不受禄这是准则,小孩子得了别人的东西,大人要知晓,将来有机会,是要还掉这个人情的。

大家本来不太在意,但婶娘不同,随手送了彩儿一小袋也就算了,可秦正却腆着个脸把人家把窝端了,其中必有蹊跷。

昨晚秦正离开后,她就回忆了自昨日秦正清醒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她就发现这孩子真的是有点变了。几年不发一言,昨天却叫了一声婶娘,虽是口气怪怪的,但让她欣喜半天。卡了有一年多的锏法,突然就通了,而且还达到了锏动影残的境地。加上晚上她看到的酒、听到的事、以及秦正和别人说的话,串起来,这孩子好像一下子就变了一个人似的。昨晚上就想问他,他又说了一些自己都说不出来的话,貌似好有道理的样子,自己听了都快流泪了。那,今天这小子不同寻常的举动,必有深意。

遂问道:“正儿,这花籽?”

秦正早料到婶娘有此一问,就说道:“婶娘可记得正儿说过的话么?我要让天下孩童,再无饥寒之忧!这个寒字,就落在这花籽上了!倒是吕叔叔么,将来怕是要被人传作大善人呢!”

“要让天下孩童,再无饥寒之忧!这话豪气!怎么解?”谢科听了心中一动。

秦正心想,这下又要动用怪老头了,道:“听秦爷爷讲过,这花籽也叫棉花,产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