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将计就计(2 / 3)

加入书签

,为殿下鸣不平是职责所在,何来愧不愧对呢?何况我已经不是侍中了,殿下再这么叫我,不合适。”

“可是在我心目中,你永远都是南唐的宰相!”

李复书回头看了一眼京都的方向:“有朝一日,你一定回来的。”

康宁公主得知此皇帝竟然都没有跟她商量,就直接宣布了让李复书监国的决定,十分气愤。没想到她这些日子费尽心思做了那么多事情,竟然是给李复书做了垫脚石。

可她还来不及计较这件事,就又要担心另外一件事了。

尹国公被押解进京都了。

尹国公在罗州兼并土地,欺凌百姓,这些事情虽然不是她指使的,却也不能说与她无关。

毕竟尹国公每年送来的钱,要比她应该收到的租调要多得多,不用想也知道,这些钱的来路不正。

可她却对这些事情置若罔闻。

看皇帝和朝臣们的态度,这件事情恐怕不能善了。

而且如今太子监国......

恐怕尹国公有性命之忧。

若是一些小打小闹的毛病,她相信尹国公一定不会把她收受巨额贿赂的事情供出来。

但如今性命攸关,她便不能保证尹国公会不会牵扯到她了。

虽然她知道,即使尹国公把她供出来,只要她认错的态度诚恳,皇帝最后也无非就是苛责她几句,并不会真的把她怎么样。

可是她想要的并不只是自保。

她想要的是无上的地位,她想要的是大权在握!

她是公主,皇位轮不到她来坐,她便只能扶植一个傀儡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皇帝与李复书的感情深厚,她若是想要废太子,立四皇子为太子,就必须要有大臣们的支持。

但若是尹国公把她收受贿赂的事情爆出来,让皇帝知道她撒了谎,对她心生不满,恐怕她这些年来凭借皇帝的信任而在朝臣们当中积累的威望就要损失殆尽了。

她与李复书争权,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

若是再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爱重,还有几个人会站在她这边呢?

而且如今李复书监国,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大臣们就已经偏向他了,若是再爆出她与尹国公案有关,恐怕朝中的那些顽固派也要对她口诛笔伐了。

若是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她还怎么与李复书争权呢?

好在她经营多年,在京都势力庞大,在尹国公到来之前,她尽可以做些准备。

不日,尹国公被押解进京都。

在李复书的督促下,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法司迅速组织了会审。

应李复书的要求,他们在会审的时候着重盘问了尹国公,康宁公主与此案的关联。

若是以前,他们恐怕不会因为李复书一句话而得罪康宁公主。

因为康宁公主之前四处联络皇室宗亲和王公大臣们,或明或暗地都表示过李复书应该把太子之位让给四皇子,并且让他们支持四皇子做太子。

由于康宁公主是皇帝的亲近之人,许多人便以为这是皇帝的意思。

但是现在,皇帝让李复书监国,这便意味着在皇帝心目中,他根本没有想过用四皇子取代李复书做太子的想法。

改立太子的谣言,不攻自破。

可尹国公的嘴却严得很,无论审讯的人如何威吓,他硬是半句话没有说康宁公主的不是。

由于当初姜无谄揭发这件事情的时候,皇帝还没有让李复书监国。

而且他当时对康宁公主的态度,让去罗州调查尹国公案的人明白,绝不可以把康宁公主牵涉其中,不然恐怕没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所以如今李复书手中,根本没有康宁公主收受贿赂的证据。

判案之人也只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尹国公的头上。

尹国公案震惊朝野,举国瞩目,会审的官员们加班加点审理此案,很快有了结果。

尹国公在罗州肆意欺凌百姓,勒索财产,恶意兼并土地,任情生杀二十余人,情节极为严重,影响极其恶劣,判处尹国公抄家问斩,世袭的国公爵位降为县公,并由没有参与此案的旁支继承。

虽然这次尹国公的案件没能把康宁公主怎么样,却极大地削弱了康宁公主的势力和威望。

李复书对这个结果是比较满意了。

只是赵学尔却仍然没有放过这件事情。

她与李复书道:“如今皇室宗亲、王公伯爵等受封爵位者,都是私自派人征收封户租调,可派下去的征封使者却经常烦扰地方州县官吏和黎民百姓。就像这次尹国公的案子,便可以看出受封爵位者私自征调封户租调的危害性。我有时会想,若是由朝廷专门派人统一征收租调,受封爵位者再从朝廷领取租调,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皇帝会赐予皇室宗亲、王公伯爵等受封爵位者封地。

封地的大小通常根据爵位的高低来定,有时候也会根据皇帝的喜好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